对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5-02-09 03:06陈学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职业院校

陈学冰

摘 要: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它将影响和决定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职业院校未来的走向。对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84-02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体形式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社会对职业技能生的需求明显增大,职业院校也担负起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重担。从职业教育现今的发展速度来看,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此时,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成为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老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教师。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目前的“双师型”教师也只是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的必然产物。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不明确

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质决定了中职院校教师不但应该是该专业领域的教育者,还应该是领域内的实践者,不但应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也应具有从事工程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能力素质。近年来,中职院校的师资群体是一大批刚走出高等学校校门的青年教师,他们大都有高学历,然而接受的是学科教育,基本属于“知识型”的教师。

还有一部分是学校直接从企业引进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成为专职专任教师;另一部分是兼职人员,他们主要来自企业、工厂的工程师、专业技术骨干,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基本属于“实践型”。在大多院校中,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不符合中职教育需要的“知识实践型”教育者的要求。

2、师资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仅“十五”期间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就培训职教师资累计达二十多万人次,“十一五”期间,培训在职专业骨干教师15万人。“十二五”期间,又将准备培养培训45万在职教师。但是,这些承担师资培养培训单位的师资大多来自高等学校学科体系的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理解不够深入,有的师资培养培训单位的专业设施条件还不如职业院校近些年来建设的水平,再加上很少有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培养培训基地办学,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样是不利于职教“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培训。另外,很多职业学校的教师的培训就走个形式,很多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欠佳,缺乏监控制度。

三、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策略

1、建立国家标准的、统一的和权威的职业资格制度

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应有其特定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因此必须制定独立的考核方法和岗位资格标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获得能在全国得到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每一张证书都是一项能力说明,做到“持证上岗”“先培训、后上岗”。职业技术院校的专职教师必须在专业理论上达到本科以上的学历要求,专业技能达到相当的水准,并具有足够时间的进行实践,还必须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而对职业技术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专职实训(技能培训)指导教师,也必须通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培训,并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得权威机构认可的国家职业资格。这对进一步规范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创新“双师型”专业教师培训方案

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设定一套完整的方案,并且培训方案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好坏。有研究者提出“3+x”的培训方案。“3”指的是培训必须的3大模块即基础教学能力培训、基地实训和企业实践。“x”指的是通过整个培养过程需至少取得一方面的成果,该成果可以是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科研方面的。这种方案更加明确了培训的内容与要求,从而使师资培训进一步规范化。并且规定整个培训的时间要求,对实训的3大模块制订相应的时间要求,从而强化了培训的具体要求,并使培训目标更加明确。

3、多借鉴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建设体系。

目前,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已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许多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对职教师资要求严格,在学历要求上,如工教学院的教师必须是大学(学士)及以上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实践经历要求上,新加坡要求职教师资必须有三年以上的相关专业的社会工作经验,入校后还必须再进入工教局进行培训。工教学院的每位在编教师,每五年必须回到企业接受三个月新技术培训。在校内,学院始终保持20%的教师在实验室或实习工厂搞工业或技术项目开发。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有随时与市场同步,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才无愧于“老师”这一称谓。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不断进行再学习和再提高。国家也必须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进修制度为教师的进修提供便利条件。

4、加强校企结合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应该具备新知识、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校企合作使教师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又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了技术应用的能力,把书本知识与实用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让课堂走到社会上去,让企业管理的经验等走进课堂,同时也可增加教师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并最终改变教师队伍结构。

过校企合作能够对学校原有的科研方式进行改革,由双方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企业管理、技术及工艺中遇到的难题的解决。职业教育院校的科研从企业实际需要确立课题,科研的结果又直接应用于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难题,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助于提升学校科研的应用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同时促进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科研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 勇.王宏宇.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能力教育体系的关键[j]. 职业教育研究,2005(5):23-24.

[2] 吴 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