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
摘 要: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若能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创设乐学情境,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从巧妙导入、学生表演、电教手段、读出自己等方面,谈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71-01
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若能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识的乐学情境,定能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妙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像一块磁石,又像一场戏剧的精彩序幕,它一开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住,令学生心驰神往,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讲故事传说,巧设悬念;讲解古诗词,创设意境;利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课堂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牧师听完了他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 唯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他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了。”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通往理想的人生路上会有许多坎坷,我们可以通过沉淀自己使我们的胸怀更加宽广,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在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沉淀自己,使我们像文中的苏艾和老贝尔曼一样用心去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生命中就始终有一片永不凋谢的常春藤叶。这个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参与表演
对以人物动作、语言为主且情节简单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方式进行学习,由四名同学分别朗读琼珊、苏艾、贝尔曼和旁白,朗读的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朗读贝尔曼角色的学生,把一个性格暴躁、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老头展现在大家面前,从而得出:这是一个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朗读的学生们对人物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
的采用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及思想性格特征,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把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在课堂上再现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把握小说人物的表现方法和主题。而老师只起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了主题教育,有促进了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深入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运用电教
运用电化手段教学,课借助声音、色彩、图像将所学知识具象化,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师生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换取较高的效率。如《最后的常春藤叶》授课时,给学生放一段中央台的《子午书简·最后一片长春藤叶》,使学生对欧·亨利的作品更好地理解,激发出学生的内在的情感,使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到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出人性的光辉。多媒体手段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选择、恰当运用,我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计相关画面,同时配上文字,以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四、读出自己
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画”?有更方便的办法吗?为了救人,老贝尔曼应该可以捡来一枚常春藤叶,然后在同样的夜晚,将它在“钉”墙上;也可将它“捆”或“绑”在树上;如果轻微一点,老贝尔曼可以设法把它“粘”或“贴”在那高高的墙上?几乎可以推测这样的效果不会逊色于老贝尔曼的杰作,至少这枚叶子是千真万确的,而且老贝尔曼可能不会因那夜的雨雪而染上肺炎,进而失去性命。但老贝尔曼就是没有这样做,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去讨论,教师的引导要尽量精要。学生的认识难免有肤浅、幼稚之处,但要鼓励学生发言。答案不必要求一致,但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常春藤叶体现了贝尔曼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有着四十年画龄的老贝尔曼先生郁郁不得志,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就像灯塔指引着他向前进。他用生命绘制的常春藤叶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画出了杰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