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温乾
摘 要:英语是一项语言学科,实践运用是科目教学的基本目标,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是学好语言课程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以便能够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91-01
一、改进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几方面做好转变,以便能够使教学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首先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之外,也要引入一些国外的育人理念、生活理念等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其次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进行“培优教育”,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学习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暂时的出现差距,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育,而不能放弃基础较差的学生。另外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也要适当的引入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国外的常见话题、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纯正的英语。再者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而不是教师“包办”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逼迫”学生学习。另外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着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及时的转变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优化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简单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低,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比如《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课,想要学生有效掌握十二个月和有关事件、掌握第一到第一百序数词、掌握询问日期及其回答的句型、能理解并掌握副词when的用法,就需要教师能够优化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过程中人文素材的运用,比如可以根据班上某个同学的生日来进行授课或者创设某个同学生日的情境,让大家在良好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比单纯的词汇学习要有效的多。
三、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天花乱坠,的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有效进步。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