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辉
摘 要:信息技术“比较教学法”是以比较教育学为依据。将“比较教学法”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上,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比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87-01
爱因斯坦曾经写过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有位教育学家也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因此“方法”不管是在教还是在学的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偏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学内容可比性多,很适合采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把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比较,可以使教学内容精简化、综合化、系统化,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多重解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定义
比较教学法是指对具有“可比性”的教学内容通过纵横、正反等比较找出其相同或不同之处,便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掌握的教学方法。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异同点,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二、分类
1、求同比较,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求同比较就是找出比较内容的相同之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画图、记事本和office等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当学生在掌握“画图”、记事本软件的启动、保存文件的操作后,便可通过比较知道以后进行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启动、保存文件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2、求异比较,加深知识拓展,活跃学生思维。找差异并揭示出来。一是不同知识点的对比,如“复制”与“剪切”操作的比较;二是同一知识点不同方面的对比,如word中插入图片中插入“剪贴画”与“来自文件”比较。
3、相似比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似比较介于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二者之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如讲解“输入词组”时,让学生分组分别通过全拼输入词组和只输入词组中每个字的声母来快速输入词组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更高效,准确、便捷。
三、比较教学法常用方法
1、扩容法。在原有知识点基础上进行拓展再与原有知识进行比较,这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拓展练习很有帮助。以《在文章中插入图片》一课为例,学生在前一课已学会如何插入 “剪贴画”并调整,而根据相似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就能插入其它图片。这时就需要对原有知识进行扩容: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插入“图片”和通过“复制”、“粘贴”到word中。通过这样扩容学生对插入图片知识也得到了拓展,知识也掌握的更加牢固。
2、跳越法。教师特意跳过一些关键步骤或内容的讲解,加大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或使之不能完成任务,从而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印象。如《工作表的计算》为了加深学生对“填充柄”的认识,在学生完成对“填充柄”的初探后,老师给出了一个任务“在A1,A2单元格分别录入2和4,然后根据这内容等比填充到A11单元格”。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单击”选中填充柄后拖动鼠标左键完成填充,最后结果都是以等差序列。这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单击” 选中填充柄后按住鼠标右键拖动看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找到了“等比序列”并顺利完成了任务。通过跳过“右击填充柄的讲解先让学生“碰壁”然后再释疑,让学生对填充柄有了充分认识和掌握。
3、择优法。“条条大道通罗马”,信息技术中完成一个任务往往有多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选择最优、最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如《具有“超级链接”功能的作品》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总结出添加“超链接”至少有以下几中方法:
点击“插入”菜单中“超链接”进行\常用具栏中“插入超链接”按钮进行\右击鼠标选中“超链接” 进行\“动作设置”窗口中的“超链接”选项进行\“CTRL+K” 进行添
4、正误比较法。(1)教师有意“出丑”自造参照物;(2)教师故设陷阱让学生出错例如在教学“插入”与“改写”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将缺少的字填上。当学生掌握后,教师按下“Insert”键,指名学生到教师机上示范。由于文档变为“改写”状态,学生输入的文字会覆盖掉后面的文字。学生尝试各种方法,均告失败。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提示学生按下“Insert”键,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学生“愤”、“悱”之后释然开怀的笑脸,让听课的我为之一振。
5、图表法。图表法把相关内容以图表形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直观形象了解所学知识。如excel中进行“数据筛选”时,若用多个条件进行“自定义”筛选时,就会用到“与”、“或”,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可以借用数学中“交集”、“并集”的两个图表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与”接近于“交集”,“或”接近于“并集”。
四、使用比较教学法时的策略问题
1、比较对象的比较点应具有较为鲜明的可比性。一方面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易于着手,使比较效果明显。
2、在比较教学中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比较,学生可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对事物的本质时行比较,学生可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
3、比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过程的比较上,要做到有的放矢,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将结果落到实处,不搞形式主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比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用智慧经营课堂,深入挖掘,细细品味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丰富关系,不断充实到课程内容结构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盘生《略论比较方法与比较教育》.1992
[2] 邓坚阳《谈谈”比较学科”研究的”比较”以”比较教育”为个案》.2006
[3] 黄新宇《比较教学法探析》.1997
[4] 朱 勃,王孟宪《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1984
[5] 邵瑞珍《教与学的心理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