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学;课堂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87-01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讲课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应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中有的应重于欣赏,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有的应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否则,即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法,亦不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决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二、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①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②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①要管住自己,不烧野火,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②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③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却神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课堂艺术的保证
演员在台上演戏如果没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观众就会“卷堂大散”。同样,教师在课堂上精神倦怠、有声无气或者精神不佳,学生就会恹恹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声声震耳,那样易使学生过度紧张,造成疲劳。教书是细活,必须细水长流。侃侃而谈,娓娓动听易使人接受。教师的课堂精神还表现在专注、敏锐和机智。无论讲、读或板书,应力避出现纰漏。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掌握火候。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四、教师的吸引──讲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其他职业,应该凝重、含蓄、简练而带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挚、文雅、委婉而带有职业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泼而带有变化的灵通性。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有较深的语法、逻辑、修辞的语言功底。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讲“活”一堂语文课,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
1、力求清晰明白
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语音而言,必须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令人舒心悦耳;二是指讲述内容而言。那种表达含糊、词不达意的讲解,颠三倒四的叙述,模棱两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学生坠入迷宫,这是必须避忌的。
2、力求简洁精当
罗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语言精当、简洁、言简意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课文嚼得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
3、力求优美自然
形象的叙述,美妙的譬喻,和谐的节奏,亲切的语调,都可使教师的语言增加优美感。优美的语言从亲切自然的教态中产生,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动辄骂人训人,决不会产生优美的语言。
五、艺术性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讲究艺术性。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让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普遍存在这弊端,一是教师不加思考、没有目的、盲目布置作业;二是作业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三是机械性的作业多,灵活性的作业少。这样,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去思考、探索,设计好学生的作业。我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了灵活性、趣味性、实效性、生活性等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拓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设计,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任何事情都不会成为负担。要想让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不厌烦、不感到疲劳,老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趣味,不断地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看、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作业、参与学习,把完成作业当作一件愉悦的事。作业设计,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语言文字,应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练、探究。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更新观念,不断研究,就能逐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