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彬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26-0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是21世纪的教育使命,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的小学科学,理所当然地应该加强创新教育,增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素质。小学科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科学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我们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1.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等基本能力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自主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处于自由想象的环境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学习《地球引力》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地球引力的普遍存在;然后,让学生想象对没有地球引力的太空失重现象等。此外,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力支持。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这一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思考获取知识,自觉的进行判断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2.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打破一切以教师领导为中心的束缚,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应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参与和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许多学生个体的问题意识淡薄,是由于担心自己的问题会显得无知或者遭到嘲笑等自卑或恐惧因素影响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认真、和悦的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大胆提问有创意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问题不明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对于提出幼稚问题的学生,应在肯定他的勇气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教师对每位学生提出问题的尊重,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勇气与信心去探究新的问题。
3.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主动改变长期以来旧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这一课的认知目标是:(1)认识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知道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呈现带电状态,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3)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不同的教法都能不同程度地达到认知目标的要求,但对于能力素质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来说,不同教法达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在教学孩中,我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静电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这里摩擦,那里摩擦,甚至可以拿着塑料梳子离座位去接近别人的头发、小纸片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静电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节课,优势在于重一个"导"字,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自然规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4.教会学生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依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迅速地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教会学生各种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其相近的事物或概念。如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从蜗牛的外形想到鼻涕虫、螺丝、田螺等动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另一事物。如,在对水的观察中,联想到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就像酱油、菜油、醋、汽油等;在说草丛中有蟋蟀时,学生会想到蚱蜢、蝗虫、蝴蝶等小动物。在说大树上会有哪些动物时,学生马上会想到有鸟这种动物。
5.多种途径培养创新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和动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决不只是一种知识特征,更是一种一种精神、一种综合素质。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科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其知识的应用比比皆是,教师只要经常引导学生运用所获的知识去观察周围的现象,提出疑问进行思考,并动手去创新改造,这就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此外自然教学中许多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小实验,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教材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