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2015-02-09 10:29王印花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学科信息技术

王印花

摘要:为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加快高中信息技术的进程,本文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课的四种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紧密联系,形成以计算机技术基础为支撑,以学科活动为导向,以信息素养和学科教学目标为目标的完整教学体系。从而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迅速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64-021.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不简单是一个信息资源库,而同时包含物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侧面,学习活动正是通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进行的。交互性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

1.1学习者与信息内容的交互。即面对以一定媒体形式呈现的信息,学习者联系自己的先前知识形成对当前信息的理解,同时当前的新信息又可能导致原有知识的重组或调整。学习者与信息内容的交互是在学习者身上个别进行的,它导致了个体性知识建构活动,在传统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主要是单个地面对印刷材料、录音或录像等,很少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

1.2学习者与他人(老师、辅导者、同伴等)之间的社会性互动。这种交互不是与信息媒体本身的交互,而是与作为信息发出者的人的交互。这种形式是学习者与他人之间进行的,导致了社会性知识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双向沟通变的更为便捷,动态的社会性交互将成为现代远程学习的重要特征。

上述两种交互形式都是学习过程的重要侧面,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网络技能,在网络环境下,自觉的、主动的、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操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来提高教育质量。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关系上正确处理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辨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知道教学方式实践是由教学方法来完成的,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的。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并给出样板;然后,让学生讨论实践,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实践;最后,教师检验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做记录,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自由操作、自由学习。总的来说就是将总任务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细化成为多个简单可行的子任务,并一一执行各子任务过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任务"的设计应具有艺术性:

2.1"任务"设计应目标明确。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子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要注重认知目标和操作目标的灵活运用。认知目标通常可包括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问题;操作目标包括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2.2"任务"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在信息技术课中则是"百看不如一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应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故此,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边听讲、边看书、边操作。同时教育部发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2.3"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2.3.1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教师进行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2.3.2"任务"设计要分散重点、难点。通常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前后联系等方面的因素。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重点、难点不应超过两个否则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任务"之间的联系要理想,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习、掌握有关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教学目的。

2.3.3"任务"设计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展开教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在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情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3.强调与其他学科整和的教学模式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和传统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高度信息化,变革迅速的未来社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3.1开设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其为中心向其他学科扩散,实现学科的整合,其缺点是单纯的依靠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承载信息教育本身的广泛内涵,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有计算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其他学科知识,而且在其他学科中有效运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3.2整合性的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理念为主线,以学科知识的组织为线索作为指导教学的整和性的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知识为主,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计算机应用技能。同传统计算机不同的是它的内容、学习目标是服务于整个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其他的教学活动提供援助。同时其学科活动应以计算机知识基础为依托,涵盖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素养目标,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

猜你喜欢
学习者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超学科”来啦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