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清
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是对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其中的任意性原则是其符号学理论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及其重点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符号学理论语言研究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是对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其中的任意性原则是其符号学理论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及其重点任意性原则。在每节中都将阐述一些不同于索绪尔的一些观点,最后对这一理论做下相关的总结评论。
一、符号学的出现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论著《普通语言学》打破了比较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他的学说中,第一次科学地界定了语言的本质,提出了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的理论。但符号学这一概念却是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的,如今符号学已成为了一门独立语言学之外的年轻的科学。
索绪尔是符号学的领军人物,他提出的所指与能指的差别标示着符号学的出现。他提出,语言单位是概念与音响形象的结合,他把概念称为所指,把音响形象称为能指,把这两者的结合称为符号。在索绪尔之前,就开始了叙事文形式的规律性的研究。但把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的是瑞士的索绪尔和美国的皮尔士。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在众多人文学科的方法论的层面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索绪尔的符号学观
索绪尔认为,词语表述的不是具体事物,而是表示这一事物的观念,换句话说,语言符号连接的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但不是事物和名称。索绪尔认为,概念和音响形象是语言单位的两种属性。
在索绪尔之前的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语言是一种分类命名集。但索绪尔不同意把语言看成“命名过程”,他认为,这种观点表明思想在语言之前发生。而在他的观点中,他认为名称和实物之间的联系是随意的,语言前思想是在语言之后产生的,语言之前的思想是不清晰、不确定的。因此,索绪尔指出,概念和声音形象是语言单位有两重性。语言符号连接的是概念和声音形象,而不是事物和名称。他把这种连接体定义为“符号”,称声音形象为“符号能指”,称概念为“符号所指”。语言符号的重要特征是它的任意性和符号能指的线条性。索绪尔“符号”这一概念的引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术语变换,他是把这个术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范畴,让符号这个概念变得更抽象,更具逻辑性。他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2)能指和所指都是个两面的心理实体,因为他们都是心理的;(3)能指和所指是在心智中形成的联系是任意的。
依此看来,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不同研究体现出语言研究的不同角度,索绪尔的符号学研究是从抽象的,更有逻辑范畴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而先前的一些把语言看成命名过程的研究方法是从一个更直观的角度来观察语言。
三、任意性理论的发展与争议
任意性概念一直是西方语言学思想史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语言是“自然的”还是“规约的”是语言学家们争论的普遍问题之一,在那个时候,一派认为语言是受自然支配的,另一派认为是受规约支配的。这两种观点的矛盾在于人类对于语言是否可以施加作用,从而改变语言。前者认为语言为自然产物,人类对它束手无策;后者认为语言是随着人类的习惯发展起来的,是约定俗成的,人类能够改变它。这两种观点的焦点就是词的意义与形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研究之后,古希腊一个重要的流派斯多噶派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在他们的研究中“语言”包括三方面:语言的声音;语言的符号的内涵和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
除了以上提到的,其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也都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进行了研究和描述:
1660年,法国波尔·罗瓦雅尔修道院的道士阿诺尔德和兰斯劳特一同编著了《普遍唯理语法》,这本教科书被认为是语言学思想史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其中提到的符号学认为任意关系是言语符号的一个主要特点,任意性是能指的特点。
洛克曾经运用经验主义的语言观理解并阐述语言的性质。洛克认为,词语和某一概念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任意性的也是意志性的。“任意性”是指当表达一个概念时我们没理由用这个词表示表达而不用另一个词。这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因素,而“意志性”是指使用什么词语代表什么概念是由说说话人的意志决定的。
19世纪,美国语言学家惠特尼的符号学思想被认为是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的直接源头。他认为所有语言中的词语都是带有任意性和规约性的符号。也就是说,人们所使用的各种词(外借的,继承的,自创的等)都具备符号功能,这就是所谓的任意性;而规约性指的是,某一语言社团的人如何使用语言决定着说话如何使用该语言。
综上是索绪尔以前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的论证,为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理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对符号学的评价
从能指和所指产生之日起,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它的质疑和争论便没有停止过。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中提到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语言学界的争论和怀疑。
首先,对于能指和所指这两概念的含义,索绪尔提出,所指并不是代表实在的事物,而是一定对象本质的观念意义。而能指是表示一定观念意义的意符成分。索绪尔的符号只关心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把所指的事物排除在外。
其次,对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索绪尔指出能指和所指不是两个独立不相关的个体,而是同一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所有语言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
后结构主义不认同这种静止的稳定的结构,因此他们又提出了“可变能指”和“可变所指”,把静态的概念转换为一种动态的概念。对于索绪尔学说的引入和传播,语言学界是从其反映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入手的。从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语言和言语问题讨论”,再到八十年代《教程》的问世,语言索绪尔的符号语言学理论一直深受语言学界的认可。甚至到今天,很多关于语言学的研究依然以索绪尔狭义的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五、总结
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证明了这一理论的价值,而学者们的不同见解和讨论提供了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认识和研究的多种可能,也必将促进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许国璋.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3).
[3 ]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与补充 [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M ].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潘长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中能指和所指概念的思想意义 [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