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5-02-09 13:09宋小乐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启示

宋小乐

【摘 要】实用主义在历史上曾是主流思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百年后,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用主义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将具有新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思想并以其引发思考,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工作进一步思考与推动。

【关键词】实用主义 基础教育改革 启示

实用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哲学对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也是其发展的根本基础。哲学为教育提供了方向,教育学从其根本意义上来说也隐藏着哲学理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事实,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事实、教育现象为基础。纵观百年中国教育一直在摸索中发展,中国近十几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而教育问题具有生成性、社会性、价值性的属性,所有的教育问题最终来说都是哲学问题,决定教育的根据是哲学。哲学要求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及将来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都与哲学息息相关。就影响课程的哲学思想而言,主要有存在主义、观念论、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五种。这其中,实用主义可以说大放异彩。20世纪以来,以杜威和克伯屈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从美国漂洋过海,对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实用主义仍对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实用主义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会有新的启示,本文将以此为基点,通过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思想来简要分析与探讨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在初级基础教育当中,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课堂学习方式。例如拼音的学习,教师教,学生学,并同时有家庭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种考核,学生多数仍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应用题,加减题,也都体现在课堂练习上,并未与实际生活接轨。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多数来自于学校课堂而不是生活。以教育改革为契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将初级认知的汉字改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学校名称等来源于生活的信息是否可以考虑进入课本。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洗涤剂的分类,漂白粉的作用,银行借记卡与借贷卡的区别,医院的入住流程等来源于生活的常识教授给学生?高中时代的几何、代数,在学生进入职场后是否早已抛于脑后?我们的书本教育,捧高了分数,脱离了生活,没有教会学生思考,也没有教会学生生活,更多的或许是考卷上那个标准答案。教育即生活,几百年前哲人的思考,对当下我国的教育改革意义深远。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教科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往往有点距离。我国基础教育目前仍以考试分数衡量,在升学的压力下,使得学生没有过多时间去独立探索、思考,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的教育方式总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的历史书、政治书、诗词歌赋并非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基础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会背答案的学生,却没有教会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生活,通过个人经验获得的成长较小,学生无法面对独立的野外生存挑战,缺乏危机应对的技巧,甚至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实际生活经验缺乏,个人经验增长途径过少。很多学生日后可以考上211院校,却不会洗衣洗袜子,可以对诗词歌赋朗朗上口,却进不得三尺厨房。

第三,教育即成长,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校时间越来越长,也面临更多的学业负担。随着成绩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学生也会树立起成功的概念。这种成功的喜悦也会是学生的个人经验增长过程。杜威认为经验是相关且不可割裂的,不仅与产生经验的情境相关,经验自身就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发展历程,主张从做中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其经验的积累过程,参与真实情境,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增加个人经验以期达到成长。踏入社会与学校生涯将有所不同,学校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教师和自身共同的努力。

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教育可以考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多设置综合课程,注意学生的多样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及标准答案的现状,设置与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信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经验为中心,打破课程固定设置的壁垒,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不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保证了教学质量。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教师的教育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里去,针对学生的教学不光体现在校内,更可以延伸到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去,多途径丰富学生实体经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质做到因材施教,作为教师不随便否认学生的立场,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尊重学生的思想与创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创新性,独立思考意识与优秀的分析能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发挥给予肯定与鼓励,循循善诱,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与习惯,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好储备。

中国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学习方式、理论、课程、教材都应及时改进。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实际教学经验中不断总结提高,继续研究新时期教育的新任务、新课题。理论结合实际,发挥教育哲学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用主义理论思想要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指导方法,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新的进程并做出新的贡献。总的来说,教育需要持续的变革,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多元文化知识经济等方面不断提高与融合,不断提升信息更新速度,加强多种模式人才培养。中国的基础教育目前在国外深受认可,基础知识扎实,文化水平高。但是,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广而不专,独立思考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与思维,由此,实用主义将不断给我国的教育注入新的启发与思考。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相信教育不平等现象、死记硬背现象等会逐渐消失。多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推广,也会为中国培养更多具有新思维的创新性人才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科学意识的实用性人才,使中国教育在科技兴国的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吴小鸥.新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十年回顾及趋势展望[Z].教育科学研究,2012.

[3]王毓殉.天津市普通高中教师适应新课改情况调研报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2).

[4]贾宝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12(5):86-88.

[5]刘雪梅,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之反思与改进[D].天津师范大学,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启示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现实与虚拟
实用主义的“古典”分野:在何种意义上?
——一个谱系学的考察与回应*①
We Know Someone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北欧经典”
——充满艺术的实用主义者Eva S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