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漫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探析

2015-02-09 01:44:47康珊珊
时代金融 2015年3期
关键词:制作人员动漫动画

康珊珊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因为其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产业价值、多就业机会等特点与优势,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又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1]但遗憾的是现在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被国外动画形象和作品占据着。如果不对动漫产业中的人才培养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对我国动漫产业造成致命打击。

一、我国动漫产业人力资源现状

(一)人才缺口较大,出现人才“荒”

动漫企业要完成一部好的动画,需要的人才非常广泛,动漫制作人才,导演人才,企划创意人才,配音师,动画师等都是缺一不可。《中国动漫产业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影视动漫及周边产业链行业人才需求在100万以上,而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现有专业人才不足1万人,且大多是通过对本地美术人才的再培训产生,知识技能片面,实践经验不足。全国动漫专业科班毕业生每年只有将近2000多人,数量不到韩国的1/3,并大多集中在了低端层次。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动漫公司之间恶意挖角、跳槽风一直屡禁不止,同时也让中小型动漫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门槛。在动漫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更多人才储备需求与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使不少企业或多或少成为人才不足导致的恶性竞争的受害者。动漫生产企业正如婴儿呱呱坠地,充满生机也更需营养,但人才短缺“营养不良”的困扰成为我国动漫企业“成长的烦恼”。[2]

(二)复合型创新型的精英人才缺乏

近年来我国动漫游戏行业员工薪资不断增长,但高端精英人才却依然供不应求。我国动漫人才在制作技术的掌握上与外国差距不大,但在动漫创作,市场营销,经济管理以及掌握新型数字技术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当前我国的动漫人才以及知识结构主要是学习和效仿产业发达的国家生产创作的艺术风格、商业操作以及策划管理系统,缺乏地域特色和深沉持久的吸引力,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且我国动漫人才市场敏感度低,制作出的动漫作品大多改编于家喻户晓的神话,民间传说等,缺少反映青少年现实生活的题材,缺乏时代气息和鲜明的风格,说教色彩浓重而丢失了娱乐性和深刻性。原创产品的匮乏使得我国动漫制作机构往往成为海外动漫厂商的“加工厂”。

(三)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诚然,从事动漫行业的人员会面临很多选择,诸如当漫画作者一个月只能有3000元收入,去一个好的广告公司就会是8000—10000元的收入;在动漫产业化程度低的中国不受关注缺乏保障,去日本则可以兴趣为事业等等。在人才竞争上,中国动漫人才大批涌入日本,日本动画作品中优良的插画背景却是由中国人绘制的现象屡见不鲜。国内目前留下来的大多是凭借那种不愿外国漫画驰骋中国市场的工作激情和爱国热情来做的,他们靠很多无偿的投入维持着国内动漫市场的“尊严”,事实上国内漫画市场发展到今天几乎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

二、我国动漫产业人才现状的原因

(一)观念误区

日本是把动漫真正当作一种事业,一项产业来做的,注重通过年龄层分级来拓展市场,如有给7~12岁儿童带来欢乐的《哆啦A梦》,给13~18岁青少年带来启示的《EVA》,给18岁以上成年人带来思考的《攻壳机动队》;美国的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则通过优越的技术致力于将青少年打造为造梦者;而我国对待动漫的态度还只是一个教育幼儿的工具,将动画单纯的定义为儿童向作品。在这种思想大潮下,消费群体及消费能力受限;动漫创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到极大束缚;真正想做一些真正动画的创作者也会无从着手;动画作品浅显呆板;成人化深刻化作品在严苛的进口机制下难以生存。如果主流的当局和群众无法从根本上转变这种思想观念,我国动漫事业发展将无从谈起。

(二)教育误区

中国的动漫教育是在巨大的市场利益和强烈的文化需求下应急性的跃进发展的。所以全国各大高校虽然纷纷建立动画相关学科和专业,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大家对于动画教育的认识、学科构建、课程建设都处于探索之中,很多学校师资不足,教材混乱,硬件设备匮乏,缺乏实践环节,没有与市场对接,这样导致了国内动漫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明显脱节,院校过剩企业饥渴。再者,我国不管是学历性的高校教育还是非学历性的企业培训,传递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即只重技术,这就导致动漫教育培养了大批动画加工人力,最为基础的个人生活体验和思考则被淡化。这样培养出的创新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式的沦为技术的附庸而不能带给人深刻的人生感悟。

(三)方向误区

浮躁功利和强调规模效率的风气使得我们丧失了对本国文化传统的重视,一些培训机构过分探讨研究日韩动漫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细节内容,没有做到清楚的辨析和辩证的扬弃。动漫人才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只一味的效仿是不能做出基于民族特色的艺术创新。

(四)产业链不完备

不难发现,国内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漫画杂志很多没有直接的运营权,一套漫画发行甚至需要几个书号;出动画的报批跨行业,因利润走向不一,报批极为复杂和漫长等。究其市场运营如此艰难的根本,正是由于国内的漫画市场没有产业化,没有合理的产业链。动漫市场的正常商业运作是制作人制作、代理商销售、影视系统播放、企业购买产品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而目前中国动漫却尚未进入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轨道,特别是在动漫播出后,相应的动漫图书及音像制品市场和衍生产品并没有及时跟上,出现断裂和缺失现象严重。衍生产品的得当开发不仅能延长盈利时间,而且对于动漫的进一步创作和制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3]中国在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投入程度还远远不够,开发的衍生品往往如昙花一现,没有什么生命力。在这种不成熟的产业链制造的艰难环境中,动漫行业工作者的自信,积极性,安全感,发展愿景都会受挫。

三、我国动漫产业人才开发对策

(一)政府及社会的认可和扶持

政府当局应通过宣传改变大众的“动漫即幼儿产品”的传统看法,能够真正将其视为一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力竞争的形式。放宽对动漫创作内容的限制范围,形成一个良好的适合深度创作的社会氛围,为动漫人员提供自由的、开放的创作空间,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动力,创作热情。政府加大扶持,着力打造知名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国内外知名的动漫艺术家和企业家。可以通过设立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实施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国产影视动画扶持项目等途径,扶持原创动漫产品的创作生产。强化国产动画播映体系,为国产动画电影推向主流院线和重要影院创造良好条件。

(二)培养适应动漫产业链要求的复合型原创性人才

首先要把完善产业链作为前提。在日本,一套新漫画创作出来,会先在杂志连载,反响好立刻发行单本,之后会改编动画片,在收视不错的情景下,连带起周边产品如贴片、电话卡、杯子、玩具、家具等,紧接着会有广告来利用这些漫画人物形象代言。而且在下一部新漫画出来之前,之前漫画还会被做成影片、光碟、CD来补充这时期的市场空缺,这些后续产品因相对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形式也会有很好的市场。此外,还会有电子游戏版,而上面这一系列收入将分摊进入产业链。我国不妨借鉴这种产业链方式,以促进技术标准化、岗位细分化、运营市场化。

其次根据动漫产业链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原创性人才。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不仅包括动画漫画的人才,还包括剧本创作、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人员等等,那么动漫教育就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实行“链式”培养。同时动漫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尤其是高校教育一方面要扎扎实实的进行各种动画专业技术理论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平台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悟生活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实战经验。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是提高我国动漫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挖掘动漫创意文化产业的灵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软着陆的保证。在原创性这一方面,中国动漫工作者理应借鉴和学习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独领风骚,将冒险主义贯穿始终的精神。

(三)动漫企业实行能本管理

1.动漫企业应该建立岗位与能力相匹配的能级制度。能级制度是实现能本管理的重要保障制度之一。动漫专业制作人员有上色、中间画、原画、分镜、造型、编剧、导演等不同能级需求的职位。动漫企业应该设计能力等级测评方案,对动漫专业制作人员进行能力等级考核,根据动漫专业制作人员的能力级别安排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实现人尽其才,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建立与能力匹配的薪酬制度。创意是衡量动漫行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因此动漫制作人员的薪酬设计不应以学历、资历为主要评价指标,而应以职位、个人能力作为其收入分配的考核标准。同时动漫专业制作人员的计酬方式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按量计酬,即完成多少时间的动画给多少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应该将制作成品的受众满意度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以真正的体现个人工作能力。建设与能力匹配的薪酬制度以能力作为动漫专业制作人员薪酬分配的考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组织注入新活力,能起到激励效果,激发动漫专业制作人员提升自身技术与能力的热情。

3.注重动漫专业制作人员的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开发是能本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重要问题,而教育与培训是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我国从事动漫制作的人员大多是一群“动漫发烧友”,动漫企业也应加大对他们能力开发的投入,选送具有发展潜力的动漫专业制作人员进入高校动漫专业进行系统学习与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及技术熟练程度,为动漫企业和动漫专业制作人员的今后发展做好准备。此外,一个有效的职业发展计划将确保媒体拥有必要的人才,并使员工获得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因此,动漫企业管理者应该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分析员工的偏好及自身优势,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和将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实现才能与梦想的结合,走上“动漫大家”之路。

4.营造以能力为核心的非营利型企业文化。打造人才,必不可少的当然是滋养人才的土壤和容纳创意成长的空间,放在企业中则指企业文化。营造以能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员工之间既可以形成竞争意识,又能增强团结意识,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竞争力作为在公司生存的必修课,进而才能打造出质量优良的作品。非营利型的吉卜力工作室的企业文化成就了其在日本首屈一指的地位,正如宫崎骏所说:“我并不是在说想名成利就的欲望,见鬼去吧,那真是无可救药。你仔细地想想,动画电影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它不就是一个大兴趣吗。”

四、提高文化内涵

我国动漫产业起步较早,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年的水墨动画、布塑动画、剪纸动画都堪称一绝,在国际享誉盛名;但在今天,我们越发缺乏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思考。动漫集绘画、文学创造、视听艺术于一体,极富表现力、感染力、时代精神、发展潜力以及巨大的商业价值的现代艺术形式,反映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心灵问题和社会精神,它必定要有相应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所以动漫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在对欧美及日本作品选择借鉴的同时融入我们自己的东西,借此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同时,动漫领域的人才也要注重自身生活阅历的积累,生活感悟的深化,尝试创作出摒弃浮华庸俗的、有思想内涵的、能够打动人心的成人向作品,使成人向作品成为动漫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中国搞笑类动画做的风生水起,如《十万个冷笑话》这种以吐槽为卖点的动画于今年登上电影荧屏,这种快餐式的动画如果想与观众所津津乐道的经典动画相抗衡,制作人员必须注重传统文化和时下观众品位的最佳结合点。

五、结束语

动漫产业关系我国青少年道德与知识的塑造,关系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关系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社会、政府、高校、动漫企业与培训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只有在产业链的牵引下、社会的扶持下、文化的熏陶下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开发与管理,我国动漫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才不会成为一纸空谈。我国动漫人力资源培养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使得我们与美日韩相比在原创性、市场化、规模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实现超越、实现中国特色,我们任重而道远。

[1]李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2]周著.论述动漫企业在产业人才培养中的角色[J].学术论坛,2010.

[3]陶冶.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文化,2010.

猜你喜欢
制作人员动漫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论电视节目包装的画面语言与拍摄技巧
动漫二次元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48:27
锋绘动漫
看天下(2016年23期)2016-09-02 18:45:06
我是动画迷
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 05:45:06
开口笑
故事大王(2016年1期)2016-04-21 17:49:25
锋绘动漫
看天下(2016年5期)2016-03-14 22:43:42
曙光初现的中国影院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