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韦佩妍,张莹莹,谢玲玲,易 蔚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膏方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李丹丹,韦佩妍,张莹莹,谢玲玲,易 蔚*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目的:探讨膏方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膏方质量标准内容的探讨,研究其现状,归纳分析常用分析技术等。结果:在建立膏方质量标准中应用最多的是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研究质量标准的重要方法。结论:通过对近几年膏方质量控制的总结,提出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膏方;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膏方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浓缩液,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1]。又称膏滋,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祛除疾病、改善体质、补益虚羸方面发挥独特的功用[2]。与汤剂相比,其具有作用相对稳定、持久、缓和,体积小,易保存,服用较方便等特点[3],适合长期服用尤其是慢性疾病或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人群。近年来对膏方质量标准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多,但为保证膏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膏方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对膏方质量标准的内容、研究现状和常用分析方法等做简要综述。
质量标准是贯穿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药物疗效的稳定与否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危,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和检验方法所给予的技术规定,也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4]。制定标准应当坚持以下四项原则:质量第一、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凡正式批准生产的药品(包括中药材饮片及其制剂)、辅料和基质,均需对其制定相关质量标准[5]。质量标准不仅能够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其可控性,在运用中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和进展性。
膏方是传统丸、散、膏、丹、汤的五大主要剂型之一[6],其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是中药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膏方质量标准研究内容应包括:名称(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鉴别和其他色谱鉴别)、检查(包括相对密度、装量差异、含膏量和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测定、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等项目,并提出了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编写要求。
目前膏方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研制与运用得到迅速发展,也出现了较规范的膏方研究报道,如黄美[7]提出规范化按科分诊对两组肺系、消化系疾病膏方总疗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肺系、消化系疾病规范化按科分诊实验组服膏方后60天、90天的疗效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可见通过对有专科证候的服膏方人群进行规范化分诊,可以提高服用膏方效果。江松平[8]对膏方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曾有非常丰富的论述,将之运用于多种慢性病和疑难病的临床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突破了只有虚证方可服用膏方的局限。
膏方虽然发展迅速,但很不平衡。药厂、医院药房或制剂室、超市药品柜台、零售药店等都在开展此项工作,由于生产条件的差异,导致膏方生产良莠不齐,膏方合格率不高。以上现象的产生说明我国膏方的质量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质量标准的不明确性
从膏方的质量控制情况来看,许多单位没有质量标准或缺项填写,即使有质量标准也多为自拟;监管单位也不统一,有中医药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行业协会等。检查频次每年最多1~2次,很多甚至从来没有检查过。其整个制作过程没有具体的质量标准来保障和监控,所以常会有患者对膏方的质量问题进行投诉,主要涉及膏方霉变、过甜、太硬、不易消化、保管困难等问题[9]。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整个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质量标准来保障和监控。
质量标准的制定有益于促进膏方达到优质、高效、安全、稳定、可控的标准,即达到“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储存方便)的要求[10],从而实现真正的规范化。同时也是膏方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保证,是确保膏方临床疗效的必需条件。
2.2 质量标准的评价指标单一
目前膏方的含量测定所控制的化学成分较少,通常只以测定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作为指标,但含毒性药材的膏方则必需测定所控制指标的含量。因为膏方多为成分较复杂的复方,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形式发挥疗效,很难将某一化学成分或某一药材确定为唯一有效成分或唯一有效药材[11];同时单一成分的质量控制并不能反映其整体的疗效,所以不能完全适应膏方质量标准的要求。
3.1 薄层色谱法(TCL)在膏方质量标准研究中的运用
TLC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TCL由于其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率高,专属性好,分析速度快,色谱参数易调整等特点,已成为分离混合物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而膏方一般成分较复杂,所以薄层色谱法对于膏方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鉴别等方面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刘建明等[12]采用TCL对虫草川贝止咳膏中茯苓、甘草、苦杏仁进行鉴别,结果在各自的薄层鉴别系统下茯苓、甘草、苦杏仁分离良好,主斑点清晰。左艳敏等[13]对参萸清眩膏建立了定性鉴别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其处方中的山茱萸、肉苁蓉、枸杞子及党参进行了定性鉴别。陈莉萍等[14]采用TCL鉴别衡通贴膏中的续断、乳香、没药、皂角刺、香橼和羌活。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膏方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HPLC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有机混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由于其不受沸点、热稳定性、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或无机物等的限制,因此成为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的首选手段。膏方由于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成分的分析较为困难。但HPLC是分离和测定中药材和中成药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主要成分的先进手段,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促进膏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近年来,HPLC在膏方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朱俊德等[15]利用HPLC法测定独角莲膏中连翘苷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2(5.0mm×200mm)色谱柱,乙腈与水(24∶76)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227nm。结果连翘苷进样量在0.1424~0.712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8),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2.16%,用于连翘苷含量的测定。黄晓其等[1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法测定红花牡丹膏中有效成分含量,结果:三七中人参皂苷Rgt、Rbt、Re及三七皂苷R四种成分均达到良好分离,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8%~101%之间。
3.3 气相色谱法(GC)分析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GC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进行分配,固定相是不动的固定床,流动相是推动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一般常用的流动相多为气体,如氮气。GC以其高效的分离能力多用于中药材挥发性成分(如蒎烯、芳香醇等)的测定,在膏方成分分析中的运用也较广。谭汉添[17]建立使用GC测定蜜炼川贝枇杷膏中的有效成分薄荷脑以及苯甲醛的方法,使用气相色谱法对薄荷脑和苯甲醛的含量进行测定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并且方便、准确,适合推广应用。孙晓梅等[18]采用GC同时测定麝香壮骨膏中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同一色谱条件下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及内标物萘等5种物质分离度良好,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的回收率依次为96.92%(RSD=2.42%),98.03%(RSD=1.81%),99.02%(RSD=1.47%)和98.15%(RSD=1.59%)。此外,采用该方法对6个不同厂家的麝香壮骨膏进行含量测定,均取得满意的结果。
3.4 其他方法
含量测定现行最主要的方法为光谱法与色谱法。在膏方含量测定中常用的色谱法除以上三种外还有TLCS 和GC-MC等,同时运用于膏方含量测定的常用光谱分析法则有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等。另有X-射线衍射法、核磁共振法(NMR)、质谱法(MS)和色谱联用技术运用于膏方中。
综上所述,随着膏方的发展,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理论和中药特点的膏方质量标准体系,有待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膏方质量标准的建立,为膏方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制定的质量标准,满足中药药品的相关需求,适应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即从最初研发到膏方批量化生产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以此对膏方的炮制和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促进膏方的有序发展。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版[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华浩明.膏方历史源流及现代进展概要[J].江苏中医药,2006,27(11):20.
[3] 王丽芳,王孝敏.中药膏方制作现状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0):6-8.
[4] 何诩,粟华生,温庆伟,等.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浅析[C].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339-343.
[5] 荔霞,刘永明,王胜义,等.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8):4361-4363
[6] 戴雪梅,李岩.中药膏方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576-577.
[7] 黄美,张友娣,石德莉,等.规范化按科分诊对膏方疗效的作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6):1645-1646.
[8] 江松平.膏方临床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7(27):4303-4304.
[9] 周昕,翁超明,韩丽,等.全国膏方应用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7):56.
[10] 周跃华.关于我国中药材质量标准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502-1504
[11] 周爱珍,董晓烨.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现代化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57-1459.
[12] 刘建明,徐卉芳.虫草川贝止咳膏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7):832-834.
[13] 左艳敏,吴振英,王筱.参萸清眩膏薄层色谱鉴别[J].大家健康,2011,5(7):40-41.
[14] 陆莉萍,张乐乐,周靖.衡通贴膏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2):106-109.
[15] 朱俊德,余资江,龚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独角莲膏中连翘苷的含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l):6-7.
[16] 黄晓其,曾宝,苏子仁.高效液相梯度法测定红花牡丹膏中人参皂苷R91、Rbl、Re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1393-1396.
[17] 谭汉添.蜜炼川贝枇杷膏中有效成分薄荷脑和苯甲醛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测定[J].医药前沿,2012,2(6):281-282.
[18] 孙晓梅,代东梅,常雪灵,等.GC法同时测定麝香壮骨膏中樟脑、薄荷脑、冰片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J].中成药,2007,29(7):1004-1008.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2-08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GZYZ1202)
李丹丹(1988-),女,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及其复方药效机理。
易蔚(1970-),女,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及其复方药效机理。
R283
A
1673-2197(2015)07-0051-02
10.11954/ytctyy.20150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