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萍
四川省岳池县九龙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岳池 638300
猪气喘病的防治
陆萍
四川省岳池县九龙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岳池 638300
猪气喘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殖业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它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喘气病在规模化猪场和三阳户中普遍存在,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鉴别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猪气喘病;流行病学;防治措施
猪气喘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它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该病主要症状为病猪持续性咳嗽和气喘。在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高,但在流行的初期,或者饲养管理不良,引起继发性病原体而造成混合型感染时也会造成死亡,给养猪业发展带来危害,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原体。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而猪肺炎支原体又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肺部、呼吸道以及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发病猪和带毒猪均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猪气喘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其次为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也偶有发生,猪肺炎支原体只感染猪。
3)发病特点。猪气喘病发病范围比较广泛,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季节差异性也不显著,全年均可以发生。但是在寒冷天气、多雨、冷热交替、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如果饲料质量差,饲养管理不佳,猪舍过于拥挤和潮湿都会导致猪群整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猪气喘病的流行。且该病一旦传入猪群,会通过接触迅速传播,很难将其彻底扑灭。
1)急性型。猪气喘病只有少数病猪呈急性经过,发病猪只主要是断奶前后的仔猪和妊娠母猪。病猪突然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不畅伴随呼吸次数增加。随后出现病猪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大量分泌物,鼻腔发出蜂鸣声。发病早期,如病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治愈,否则很容易导致死亡。发病后期,病猪呈犬坐式呼吸,咳嗽次数增加,有时会发生痉挛性咳嗽。病猪体温一般会上升到40℃以上,发病病程1周左右,病死率很高。
2)慢性型。猪气喘病慢性型一般多由急性病猪转变而来。也存在部分病猪发病初期就是表现为慢性经过。发病猪只一般多为场内的架子猪,后备母猪和断奶猪只也是多发群体。病猪不表现为严重性症状,但是长期咳嗽,尤其是早、晚运动后或者刚饲喂完饲料之后,咳嗽尤为剧烈。初期表现为单一性咳嗽,严重时呈痉挛性咳嗽。到发病后期,呼吸次数剧烈增加,而且呈现出明显的腹式呼吸,一会明显一会缓和。食欲减少或者废绝,饲料转化率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身体消瘦,病程长达半年以上。慢性型猪气喘病猪死亡率不高,但是在饲养管理条件较不佳以及猪只体况较差或者伴随有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时死亡率会急剧上升。
3)隐性型。猪气喘病隐性型病猪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除个别生猪有咳嗽、呼吸不顺和气喘外,一般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生长发育也较为正常。潜伏期一般为半个月,最短的潜伏期为2~5 d。大多数猪只体温无明显变化,病初采食较为正常。偶有个别猪只出现咳嗽情况,尤其是早晚和刚刚运动及采食后咳嗽尤为剧烈。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呼吸逐渐困难,而且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呼吸用力,急促,严重的猪只会变为张口呼吸。病猪精神开始萎靡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身体逐渐消瘦,走路拱背、缓慢,喜卧怕冷。一般病程较长,会发展3个月左右,少数病猪病初体温升高,病程较短,约1周左右,常会由于呼吸衰竭和窒息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非常高。而且由于病猪抵抗力下降并发猪肺疫混合感染,导致喘气病猪死亡率上升。
猪气喘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于肺部。初期肺部呈水肿或气肿,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部下缘。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病变。个别发病猪只表现为肺气肿。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或加重,肺部颜色变深,硬度变大,即为俗称的“胰样变”。其他内脏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
可以根据发病猪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的肺部典型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如果需要确诊,则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将肺部病变处做病理切片,固定后用姬姆萨方法进行染色,油镜下可以观察到大量深紫色球状微生物以及轮状等多形态微生物。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解剖,可判断为猪气喘病。
1)建议推广人工授精方法,保护母猪群的健康。
2)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尽量不从外地引进种猪,如果确实需要引进时,应将引进猪只在厂区外隔离2个月,确定其无特定传染性疾病时方可引入厂区内和其它健康猪群混合饲养。
3)保证猪群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的营养水平,严格禁止饲喂霉变饲料。
4)保障栏舍良好的室内卫生,保证通风顺畅。及时清扫猪粪,保持栏内干燥和适宜的温度,对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猪气喘病的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5)调整栏内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猪气喘病的发病率是息息相关的,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防控喘气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2015-09-29
陆 萍,女,1972年生,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