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长沙 410131
不同栽培密度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雄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长沙 410131
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在行株距为60 cm×60 cm、70 cm×70 cm、80 cm×80 cm、90 cm×90 cm、100 cm×100 cm 5个不同栽培密度下的鲜草产量、株高、分蘖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鲜草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分蘖数无明显差异;营养品质在行株距为80 cm× 80 cm时,粗蛋白、粗灰分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各处理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在实验地区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最适栽培密度为行株距80 cm×80 cm。
栽培密度;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产量;品质
合理的牧草栽培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壤肥力来提高牧草产量、改善牧草营养品质。本试验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采用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测定鲜草产量、株高、分蘖数、营养品质,确定其在实验区最适种植密度,为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泉塘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试验基地,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带。地处北纬28°21',东经113°05',海拔80 m,年平均气温17.0~17.5℃,绝对高温43℃,绝对低温-7℃,无霜期285~190 d,年平均降水量为1 400~1 600 mm,水量多集中在4~6月,占全年的60%~6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低温多阴雨,夏季炎热,秋季持续高温,干旱少雨,7~9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15%。土壤为第四季红壤,土壤的特点为旱、酸、瘦、板、结、浊,保水保肥性能差,pH 5~6.5。
1.2 试验材料
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种苗由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草业与草食动物研究室提供)、牛粪、尿素(氮含量为46%)。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的设计,共5个处理,分别为:A(行株距60 cm×60 cm)、B(行株距70 cm×70 cm)、C(行株距80 cm×80 cm)、D(行株距90 cm×90 cm)、E(行株距100 cm×100 cm),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6 m×5 m)。每次刈割后兑水施尿素300 kg/hm2。
1.4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正常的栽培与管理措施,2014年4月29日对试验田进行翻耕,并施入牛粪作基肥,4月30日进行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幼苗移栽,每穴移栽幼苗1株。按正常管理中耕、除杂、抗旱,分别于6月18日、7月29日、9月18日3次刈割测产,因考虑种蔸安全越冬,未进行第4次刈割。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株高、分蘖。在每茬青草收获测定草产量之前,在每个小区中随机选取10株测定其株高;每茬刈割后,从每个小区中随机选取10株测定其有效分蘖数。
2)鲜草产量。测定3次刈割的鲜草产量,刈割留茬均为6 cm。
3)营养品质。从收获的第3茬青草中制备样品,混合取样,测定草干重后,取500 g样品,粉碎过孔径为0.425 mm的目筛,装入密封容器中,安全保存,集中测试。测试的项目包括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
2.1 不同栽培密度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产量的影响
3次刈割鲜草产量见表1。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鲜草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处理的鲜草总产量最高,为205 592.59 kg/hm2,且其他4个处理的鲜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处理、A处理、D处理、E处理,分别比 C处理低 10 293.3 kg/hm2(5.00%)、11 288.89 kg/hm2(5.49%)、15 392.48 kg/hm2(7.49%)、20 135.05 kg/hm2(9.79%)。从3茬产量统计上看,高密度下的增产效应主要在第2、3茬,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在雨热同期6~8月生长速度最快,但密度太小,阻碍桂牧一号叶片的光合反应和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密度太大,对土壤的利用率降低,单位面积上产量减少。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鲜草产量的影响kg/hm2
2.2 不同栽培密度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株高、分蘖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下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株高变化见表2,株高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平均株高最高的为E处理(183.54 cm)、其他依次为D处理(180.49 cm)、C处理(174.64 cm)、B处理(171.32 cm)、A处理(167.13 cm)。
每茬刈割后,各处理的分蘖数进行计数见表3,分蘖数均随生长期不断增加,但各处理之间第3茬之后的分蘖数差异不大。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株高的影响 cm
表3 不同栽培密度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分蘖的影响 个
2.3 不同栽培密度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品质的影响
处理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营养品质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粗蛋白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E处理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其他依次为处理D(13.18%)、C处理(12.96%)、B处理(12.70%)、A处理(11.93%)。粗纤维含量B处理最高(27.03%),C处理最低(25.74%)。粗灰分的含量C处理最高(10.60%),A处理最低(9.85%)。粗脂肪C处理最高(2.54%),A处理最低(2.13%)。
表4 不同种植密度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品质的影响 %
从栽培密度与鲜草产量的关系上看,在行株距为80 cm×80 cm的栽培密度下,鲜草总产量最高。从生产性状上看,株高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高,分蘖数无明显差异。从营养品质比较来看,在行株距为80 cm×80 cm的栽培密度下,粗蛋白、粗灰分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在实验地区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最适栽培密度为行株距80 cm×80 cm。
[1]滕少花,赖志强,梁英彩,等.不同施肥量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产量的影响[J].广西畜牧兽医,2004(5):206-207.
[2] 刘安辉.桂牧1号高产栽培与利用技术[J].湖南畜牧兽医,2002 (3):25-26.
[3]张金孝,李科云,江定伟.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J].四川草原,2005(2):58-61.
[4]蒋玉秀.桂牧一号牧草栽培技术要点[J].广西畜牧兽医,2004,20 (2):85-86.
[5]简定文,张伟.我国南方优质牧草——桂牧一号[J].农家之友,2003(15):16.
2015-09-15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项目
李 雄,男,1981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湖南农区优质高产饲草的栽培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