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观察及分析

2015-02-09 14:20:06何琼霞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产时特发性紫癜

何琼霞 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518000

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观察及分析

何琼霞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且于产前、产时、产后采取相关综合性护理措施,同时对分娩结局、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相关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者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8例,产后出血2例(出血率20.00%),未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和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新生儿存活率达100.00%。结论:产前、产时、产后各项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者母婴安全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护理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即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作为一种特殊的妊娠期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周围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临床皮肤黏膜出血等为主要特征[1],其常常造成产妇于分娩期间出现大出血、新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而对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2],笔者现对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予以相关护理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本院选取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者共计10例且均经临床及检验等得以确诊,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8.00±3.00)岁,孕周35~43周,平均孕周(38.00±1.00)周;妊娠期血小板计数<100×109/L,皮肤出现淤斑、紫癜、牙龈出血和鼻出血者3例,凝血四项存在出凝血时间延长者3例,FBg增高者4例,抗核抗体和抗血小板抗体阴性者6例。所有患者均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认知障碍;(2)既往存在血小板减少病史;(3)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存在严重异常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4)依从性差等其他原因退出本次研究。

1.3护理方法

1.3.1产前护理:(1)心理护理,此类产妇往往存在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上应加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相关知识的讲解与健康教育(如指导产妇左侧卧位、自计胎动的方法及正常值),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利用肯定性的语言鼓励产妇、与之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树立产妇自信心、稳定其情绪、调整其心态。(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3)皮肤黏膜的护理,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操作应轻柔、减少碰撞和穿刺,尽量避免肌肉注射和抽血,必须注射时应一针见血且局部棉签压迫止血时间应是正常产妇的1倍;另外行静脉穿刺时应加强对血管的保护,根据情况适时给予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同时嘱咐患者应使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等。(4)对血小板计数进行动态监测,加强护理巡视、密切观察出血现象。(5)指导饮食,嘱产妇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富含铁的食物及新鲜水果为主,可口服含铁补血药,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坚硬和易刺伤口腔、消化道黏膜类的食物。(6)加强胎儿监测,嘱产妇尽量卧床休息,予低流量吸氧(30min/次、2次/d),胎监1次/d、数胎动3次/d。

1.3.2产时护理:根据产妇指征、血小板计数选取相应的分娩方式,其中对于阴道分娩者,应严格控制催产素的应用避免急产、尽量不做会阴侧切术、防止伤口渗血不止;对于提前接产者,动作应轻柔,切勿腹部加压助娩;血小板<50×109/L,遵医嘱予地塞米松治疗,输新鲜血小板再分娩;剖宫产者则加强宫缩;同时所有产妇于分娩前开放静脉、保持静脉通畅,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观察输血反应,例如过敏及溶血现象发生。

1.3.3产后护理:(1)阴道分娩者,于产后密切观察24h、定时按压子宫(1~2h/次),且对产后宫底高度、产后出血量、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指导产妇于产后4h内排尿,必要时给予无菌导尿;(2)行剖宫产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比如血压低于90/60mmHg(1mmHg=0.133kPa)时应告知医生处理;对于切口加强巡视,一旦出现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且对宫缩、阴道流血、皮肤黏膜、尿液等加以观察,例如宫缩不良时,阴道出血较多,应及时予以按压且复查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若阴道出血为鲜红色,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3)基础护理,产后保持产妇皮肤及会阴清洁(2~3次/d),加强口腔护理、餐后及时漱口;减少感染。(4)新生儿护理,加强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神志、脐部等观察,若存在呼吸节律不齐、易兴奋、嗜睡、昏迷等,提示颅内存在出血,应及时复查血小板计数、告知医生处理。(5)母乳喂养护理,加强乳头清洗、指导产妇有效哺乳。

2结果

经过产前、产时、产后相关护理后,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8例,产后出血2例,出血率达20.00%(500ml<出血量<2 000ml),未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新生儿均存活,存活率达100.00%,体重2 400~4 300g,Apgar评分在80~10分。

3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作为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率高达0.10%~0.20%,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5%[3,4];研究表明妊娠者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往往可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增加、血小板生成受抑制而加重病情,尤其是在分娩、手术中可导致出血不止、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5~7];因此除了临床积极对症处理外,笔者认为采取积极、综合性、有目的性的护理是减少出血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本次对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予以相应护理措施,从本次护理结果可知10例产妇出血率达20.00%(500ml<出血量<2 000ml)、未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和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新生儿存活率达100.00%。所以此次产前、产时、产后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同时在本次护理中,笔者认为有目的性的心理护理、详尽的健康教育、熟练且及时有效的各项护理措施和技术,加上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巡视,能减少诱发因素和相关并发症,避免产时出血,从而协助产妇度过妊娠期、分娩期,进而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同时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总之,产前、产时、产后各项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者母婴安全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滕宗荣,陈晨,刘延.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24-61.

[2]陈暖金.1例双胎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8):3038-3039.

[3]孟凡凯,周剑峰.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6):377-379.

[4]冯兰兰,张建平.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0例临床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4):402-404.

[5]谭智毅.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21(6):998-999.

[6]李仲瑞,陶春梅.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1):2351-2352.

[7]葛自银.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3):232-233.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4-08-1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3-1802-02

猜你喜欢
产时特发性紫癜
说说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