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琴,喻禄洪,苏文莉,赵 凌,梁繁荣*
(1.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眉山市心脑血管病医院,四川眉山 620000)
针刺人迎穴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
刘艳琴1,喻禄洪2,苏文莉1,赵 凌1,梁繁荣1*
(1.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眉山市心脑血管病医院,四川眉山 620000)
人迎穴为针灸临床要穴,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及良好的疗效。通过对人迎穴的近现代解剖结构加以探讨,进而阐述其针刺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同时深入分析和总结该穴的临床应用,旨在为人迎穴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针刺;人迎穴;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综述
随着解剖学的不断发展、针具的不断完善以及诸多临床研究者对穴位解剖的深入探讨,人迎穴位在古代中的“禁忌”逐渐被取代。《穴位解剖与临床应用》[4]中简单记载了人迎穴的局部解剖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颈深筋膜浅层、咽缩肌。局部解剖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1]:人迎穴从皮肤至颈椎横突的平均深度为35.76mm。其组织结构层次依次为:最外侧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层,里有颈阔肌肉、颈侧皮神经及面神经的颈支包绕;其次为颈固有筋膜层,其中浅层筋膜包裹着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而深层筋膜包裹着舌骨下的肌群;然后为咽下缩肌层,此层由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再次为颈椎前方筋膜层,此层为覆盖颈椎和颈部深侧肌前的一层筋膜,在其外侧有颈动脉鞘分布,其后方有膈神经分布;紧接着为颈椎前肌肉层,在其前方有颈交感神经干和颈交感神经节的分布;最深层次为颈椎横突。
大量研究表明针刺人迎穴的作用机制和其所在部位的解剖结构及其各结构的生理病理功能息息相关。因此,人迎穴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此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刺此穴的作用机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2]进行探讨:一是人迎穴所在位置的解剖结构有颈动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体,此组织为压力和化学感受器。人迎穴附近有颈动脉鞘等结构,鞘内分布有迷走神经、颈内神经和颈总动脉,针刺刺激到上述两方面的组织结构可以共同调理心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和肺脏呼吸功能。二是深刺激此穴时会刺激到人迎穴深层的颈交感神经干和交感神经节,抑制交感神经中枢功能活动,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尤其对深部痛觉的镇痛作用显著;同时可抑制因交感神经兴奋所导致的病症,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以及瞳孔扩大等。三是针刺人迎穴刺激到此穴附近的膈神经及舌下神经绊分支可以达到治疗因膈肌麻痹出现呼吸暂停和因舌下神经绊障碍而出现的吞咽障碍等疾病。
3.1 心脑血管疾病
赵然等[3]采用针刺人迎穴等治疗53例高血压病患者,针刺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针刺前均显著下降。卫彦等[4]采用针刺人迎治疗12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传统针刺组、西药组,每日治疗1次,4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和西药组。殷春等[5]采用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0例,每周治疗5天,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针刺前明显下降,表明针刺既可降低即刻血压,又可维持降压效应。针刺人迎穴为主降压的机制可能在于当患者血压升高时,针刺刺激到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导致传入冲动增多,主要通过中枢效应机制致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感增强,从而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度减弱,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最终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吴义新[6]选用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197例,治愈54例,显效61例,有效7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4%。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的机制可能在于刺激时的冲动可直接传到脑血管中枢,从而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进而纠正大脑的缺血、缺氧,达到缓解脑水肿、脑梗塞和脑功能恶化的目的。
3.2 颈性眩晕症
彭青等[7]采用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62例,治疗组采用人迎穴进行穴位注射;对照组选穴:风池、大椎、颈夹脊、大杼,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胡小军等[8]选取针刺人迎穴治疗颈性眩晕症状1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人迎单穴,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选穴治疗,每天治疗1次,针刺治疗1周后主要从眩晕持续时间、眩晕程度和有效率来评定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眩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人迎穴治疗颈性眩晕症的机制可能在于刺激到穴位附近的颈动脉窦,可以反射性地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降低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同时可以松弛颈部周围血管和平滑肌,从而提高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量。
3.3 疼痛性疾病
顾月华[9]在20世纪60年代偶然发现人迎穴治疗历节痛有显著的疗效。曹海军等[10]选穴以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刺激受累三叉神经分支的方法,以调气血阴阳平衡,取得较好的疗效。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机理可能在于针刺时的传入信号可以激活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对各水平段下行性抑制和脊髓阶段性抑制,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
3.4 呃逆症
高微等[11]采用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患者122例,总治愈率达93%。李骁飞[12]针刺人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20例,治疗组选用人迎单穴针刺操作,对照组选用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后评定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人迎穴治疗呃逆症的机理可能在于针刺刺激可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干和颈交感神经节的周围组织和迷走神经,信息最终传至大脑皮层,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可以调节外周神经,最终达到抑制痉挛膈肌的目的。
3.5 咽喉疾病
朱春晖等[13]用人迎、水突穴脉冲电刺激治疗慢性喉炎20例,总有效率达90%。徐静[14]选用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慢性咽炎50例,主要选用人迎、廉泉、天突为主穴,采用传统针刺法操作治疗慢性咽炎均有较显著的疗效。针刺的机理可能在于人迎穴所在部位属颈2-4脊髓节段分布区,穴位与咽喉部毗邻,且在中枢系统内有间接的纤维联系,通过针刺人迎穴可达到疏调局部经气、通利咽喉的作用。
3.6 乳腺增生性疾病
吕美珍[15]采用电针刺激人迎穴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疾病,评定疗效时不但肿块和乳痛均有好转,同时激素水平有回归正常的趋势。刘玉檀等[16]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6例,总有效率达97.2%。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机制可能在于操作时刺激到人迎穴深部的交感神经干、颈交感神经节、外侧的迷走神经以及甲状腺等解剖结构,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两者发挥其作用。
3.7 其他疾病
除上述临床报道外,医者发现针刺人迎穴对治疗大动脉炎、心脏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周围性面神经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率加快、胸闷喘息、饮食难下等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从人迎穴的临床文献研究表明针刺人迎穴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针刺人迎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针刺人迎穴对收缩压和舒张压从不同的时效点观察都有降压效果,但没有明确对比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有临床研究[17]结果指出针刺人迎穴对降低收缩压更为显著,但此方面的研究甚少,导致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因此,为了更进一步探讨针刺人迎穴的降压作用及机理,研究者应积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证实针刺人迎穴具有降压效应,并明确针刺人迎穴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程度有无差异。此外,人迎穴对颈性眩晕、疼痛类疾病、咽喉疾病等病症亦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此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探讨人迎穴在治疗各类疾病时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亟待解决。
[1] 申国民,王龙海,颜贵明.人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5):57-58.
[2] 迟玉花,葛宝和.人迎穴的针刺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29-31.
[3] 赵然,傅立新.针刺人迎穴对5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即时降压效应[J].中国针灸,2011,31(5):466.
[4] 卫彦,孙忠人,寇吉友,等.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12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4.
[5] 殷春,杜宇征.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应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9):776-778.
[6] 吴义新.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J].中国针灸,1982(2):9.
[7] 彭青.人迎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24-925.
[8] 胡小军,戴冀斌,肖长江,等.针刺人迎穴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2) :4284-4286.
[9] 顾月华.人迎穴镇痛功能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3):40-42.
[10] 曹海军,宗保国.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0):958.
[11] 高微,乔喜芹.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12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63-64.
[12] 李骁飞.针刺人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0,22(8):615.
[13] 朱春晖,顾兆军.人迎、水突穴脉冲电刺激治疗慢性喉炎2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39(12):74.
[14] 徐静.慢性咽炎的针刺治疗[J].四川中医,2006,24(1):105-106.
[15] 吕美珍.夹脊与人迎穴配合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J].四川中医,2009,27(4):109-110.
[16] 刘玉檀.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6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6,20(4),313.
[17] 康明明,石学敏.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406-1409.
(责任编辑:魏 晓)
A Discussion on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on Renying (ST9) Acupoint
LiuYanqin1,Yu Luhong2,Su Wenli1,Zhao Ling1,Liang Fanrong1*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 Chengdu 610075,China;2.Meishan hospital of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Meishan 620000,China)
Renying (ST 9),as an important acupoint in clinical acupuncture,has a wide range of indications an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Via the discussion anatomic structure on this acupoint,And the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its effects were analyzed.Simultaneously,clinical application on this acupoint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Overall,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Renying (ST 9).
Acupuncture;Renyin Acupoint;Mechanism;Clinical Application;Review
2014-12-1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518501)
刘艳琴(1987-),女,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辨证循经取穴治疗偏头痛临床评价。
梁繁荣(1956-),男,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研究及针灸文献。E-mail:acuresearch@126.com
R245.3
A
1673-2197(2015)09-0052-02
10.11954/ytctyy.20150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