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平
(武汉市黄陂区环城医院 中医科,湖北 武汉 430300)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病
李元平
(武汉市黄陂区环城医院 中医科,湖北 武汉 430300)
“半夏泻心汤”出自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该方是治疗寒热互结、脘腹痞满的常用方剂,以痞满不痛、呕逆下利、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临床上误下伤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而有心下痞满者,均可采用该方进行治疗,尤其是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各种胃病,疗效颇佳。
半夏泻心汤;胆汁返流性胃炎;胆囊炎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各种胃病患者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十多年来,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各种胃病,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半夏泻心汤的具体组成为法半夏9g、干姜6g、黄芩9g、黄连3g、太子参9g、甘草6g、大枣6枚、厚朴9g、枳壳9g、香附9g、炒二芽各9g,具有开结除痞、调和肠胃的功效。该方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塞之实证胃病,症见脘腹痞塞、但满不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现代医学中的胆汁返流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炎、浅表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等均可采用该方进行辨证论治。
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关键在于辨证分型、审证求因及临证变通。根据舌苔表现,辨别寒热之变化,增减辛开药、苦降药之剂量。舌苔黄白相兼提示寒热夹杂之病机,以黄苔为甚者增苦降药黄芩、黄连之用量,略减干姜用量;以白苔为甚者增辛开药干姜之用量而酌减黄芩、黄连之用量;胃部不适伴恶寒头痛、腹泻清稀者去太子参、干姜,加生姜、藿香、苏叶、吴茱萸等以温胃散寒止泻;伴腹胀、嗳腐吞酸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等以消食和胃;伴胃胀且胀连两胁者加柴胡、川楝子、佛手、陈皮等以疏肝理气;伴胃部灼热、口干口苦者加丹皮、栀子等以清肝泄热;伴泛酸嘈杂者加瓦楞子、海螵蛸、左金丸等以制酸和胃;伴胃痛如刺者加延胡索、蒲黄、五灵脂、丹参等以活血化瘀止痛。
笔者使用的方剂由半夏泻心汤加厚朴、枳壳、香附、炒二芽而成。胃肠受纳辛辣生冷时易寒热错杂,导致胃气不和而致病,故见脘腹(心下)痞塞,但满不痛。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脾不升清,则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均为寒热错杂之象,治宜平调寒热、复其升降,以补益脾胃为法。方中黄芩、黄连性苦寒,可清热燥湿,以清中焦之热;法半夏、干姜性辛温,可温中和胃,以散中焦之寒,又能降逆止呕。如此寒热并调,使胃肠中错杂之寒热得以平调;辛开苦降,使胃肠中痞塞之气机得以升降复常。太子参、大枣、甘草可甘温补脾、益气和中,以补中焦之虚;另加厚朴、枳壳、香附以疏肝理气宽中,炒二芽消食和胃。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肝脾、消痞散结之功效。
病案一:陈某,女,53岁,农民,2010年3月16日初诊。患者胃脘胀痛时作5年,每遇饮食不慎或情绪不畅时极易发作,日常用胃药和消炎药治疗,时好时作。半月前再次发作,口服奥美拉唑及消炎药未见好转。胃镜检查:胆汁返流性胃炎;彩超示:胆囊壁毛糙;幽门螺杆菌(Hp):1 530 。患者体质较胖,胃脘痞塞不适,伴两胁胀痛、胃脘及右上腹压痛、嗳气、纳差、口苦,但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中医诊断:胃痛之肝胃不和。西医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处方:法半夏9g、黄芩9g、黄连6g、太子参9g、甘草6g、厚朴9g、陈皮9g、枳壳9g、香附9g、炒二芽各9g、熟军6g、柴胡6g、赤芍9g、木香9g、郁金9g、川楝子9g、蒲公英9g,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6剂后,患者自觉症状缓解,胃部痞塞感减轻,口苦减轻,晨起时略有口苦,右胁部隐有不适,食欲也有所改善。效不更方,1周后,胃部痞塞感消失,口苦好转,纳佳,右胁不适出现2次,无胀痛感。原方加减续服1月,诸症俱除,停药。3月后复查胃镜好转,幽门螺杆菌(Hp)阴性,临床痊愈。嘱其禁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禁烟酒,保持心情舒畅,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随访3年,未见复发。
病案二:肖某,男,45岁,部门经理,2012年8月19日初诊。患者因3年前一次应酬饮酒过度而出现胃部胀痛不适,并伴有呕吐,曾点滴治疗,症状好转,但之后反复发作。3天前因饮食不慎再次发作来诊。查体胃脘部胀痛不适、纳差、大便难解、口干、口苦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胃镜检查:糜烂性胃炎Ⅱ级。中医诊断:胃痛之湿热蕴结。西医诊断:糜烂性胃炎Ⅱ级。拟方:法半夏9g、厚朴9g、黄芩9g、黄连6g、枳壳9g、陈皮9g、苍术6g、香附9g、太子参6g、熟军3g、炒二芽各9g、藿香9g、甘草3g、木香9g,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6剂后,患者自觉胃胀减轻,食欲有所改善,但进食不多,大便通畅,口苦好转,舌红苔黄、薄腻,脉滑。上方加山楂9g、神曲9g,续服6剂,胃部隐有不适,食欲好转,大便通畅,口干好转,上方去熟军、藿香、苍术,加砂仁6g、大枣6枚,续服1月,诸症悉除停药。嘱其禁辛辣饮食、禁烟酒,随访1年见再复发。
按:胃为“太仓”“水谷之海”。《灵枢·玉版》中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主受纳与腐熟水谷,以通降为和,常因受纳生冷、辛辣之物而致寒热错杂、升降失司而发病。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另加减消食行气之药,则诸症自除。临证时,应辨证准确,随症加减,治疗各类胃病效果颇佳。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2-28
李元平(1975-),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环城医院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肝胆脾胃疾病。
R256.33;R249
A
1673-2197(2015)04-0123-01
10.11954/ytctyy.2015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