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梁超+张磊
摘要:“卧不安”是又称“不得卧”、“ 目不瞑”即不能平卧,或不能正常睡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病证之一。历代医家们根据其形成的不同机理,以及脏腑相关理论,从心、肝、脾、胃、肾等多个角度探析本病形成的内在机理及临床意义。本文即是从“心胃相通”角度,以二者生理解剖关系、经络、气血相因、病理相因等探讨“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在机理,以期较好的直接指导临床,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关键词:心胃相通;胃不和则卧不安;机理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1-0006-02
“胃不和则卧不安”首见于《素问·逆调论》,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其具体释义:黄帝问歧伯“不得卧”的缘由,歧伯解释:阳明胃脉气逆,故不得卧的病机。最后引用《下经》“胃不和则卧不安”进行总结概括。笔者认为“胃不和引起不得卧”提示心与胃有很密切的关系。
1 生理解剖位置相近
心居于横膈之上,为君主之官;胃居于横膈之下,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二者仅仅一膜之隔,由于二者相邻,二者常常相互影响,甚至易相互混淆。历代医书心与胃证不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此处即是胃脘痛而非心痛。在临床中,西医胃食管返流病除了有烧心、反酸等主要症状,也有胸痛的症状;同时,西医心肌梗死在急性期时偶尔会有表现为胃部的症状。由于胃与心相邻,胃不和,胃的升降失司,更易动膈,从而影响心,导致心失所养,故不得卧。
2 经络相通
《灵枢·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于脾,上通于心……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灵枢·经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这充分说明了胃与心相通的经脉络属关系。《素问·阳明脉解 》篇中所诉之“胃足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症却以阳明经病变而论,阳明经病影响心神,导致神明失其常度,而发生病变[1]。《灵枢·癫狂篇》曰“狂始发,少卧,不饥……”,不饥,胃气不降也,可见癫狂病的发生,多以胃经的病变胃不和,气机逆乱,则脉不通,进而从心神,则“少卧”,甚至“不得卧”。
3 气血相因
心主血脉,藏神,胃为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而血液是神志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充分说明了气血的生成有赖于心胃(脾)的相互作用,同时气血成为沟通心胃(脾)的媒介。正如李东垣所云:“心主荣,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而《灵枢·营卫生会》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故昼不精,夜不瞑。”《难经· 四十六难》中亦云:“ 老人卧而不寐,何也?……老人血气衰……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所以气血的充盛、虚衰直接关系到人之“夜瞑”与否[2]。而气血充盛与否则与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若脾胃机能正常,脾升胃降,则运化腐熟水谷正常,从而得以化生气血精微,此即“胃和”也。若脾胃虚弱,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不足,心神失其所养,而导致“卧不安”,此为“胃不和”也[3]。可见,无论是邪气所扰,还是营气不足,均使心神扰乱或心神失养,失其藏神功能,而导致“卧不安”。
4 治疗相参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同时生活及社会心理压力普遍增大。“卧不安”的原因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当今社会,“胃不和”的病理因素占了很重要部分。究其原因,人们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多见于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过食生冷,或恣食肥甘辛辣,过饮烈酒;其内因由脾土虚弱、脾胃本病所致,或他脏之病,经久不愈,损及脾胃。由于心与胃在生理解剖位置相邻,经络相通,共同以气血为物质基础及相连媒介,气血相因,故心与胃的病理关系也更为密切。因此在治疗“卧不安”病症,在考虑心本病的同时,更应考虑到“胃不和”的情况,“卧不安”是神失常度的外在表现,而“胃不和”则为其内在病机。治疗当以和其胃,胃以降为顺,胃气和调,心脉通畅,气机条达,则“胃和卧安也”;同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设专篇论述“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的观点,强调了心胃同治的必要性。
5 小结
综上,“胃不和则卧不安”提示心胃关系十分密切,首先二者在解剖位置上相近、经络系统上相互联系、气血相因及临床治疗上密切相关。前人对心与胃相通已有了一定的运用,现代医学的一些生理、病理及很多临床报道也很好的说明了二者的相关性,本人仅仅从“心胃相通”的一个方面来阐述,但有些见解未免有牵强之处,如何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究“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在机理,是以后进一步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宋洪涛,李志刚.“胃与心相通”理论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3,33(10):975-977.
[2]燕东,邹昌杰,刘慧敏.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J].河北中医,2011,33(12):1874-1875.
[3]赵立凝,周福生.“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涵与外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2):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