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五”到“十二五”

2015-02-08 04:20:22新产经马鸿飞
新产经 2015年8期
关键词:五年计划国民经济计划

文 / 《新产经》记者 马鸿飞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这十二个五年计划是国人梦想和希望的一次次凝结,也是经验和成就的一次次积累。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目前“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一五”计划的成绩是巨大的,是1953年至1980年的5个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一五”计划相当成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9%。

但是,这个成就也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追求高速度和增加工业投入,使我国的供求关系由原来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由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是适应上述这种转变要求的变革,只是这种变革要求过急、转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工作过于粗糙。1957年曾经有所调整,但很快就被后来的“大跃进”冲掉了。

“二五”计划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两个阶段:1958年-1960年为“大跃进”阶段;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

“大跃进”阶段是我国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时达54.8%,最低时至-38.2%。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人民生活最苦的一年。

1960年9月,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粮食、棉花的产量甚至低于1952年的水平。

从“二五”计划开始,我国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开始拉大。由于工作失误,我国失去了一次有利的发展时机。

“三五”计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由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

1969年,中苏边界武装冲突使全国进入了战备高潮,“三五”计划以临战的非正常状态取代了前三年无政府主义的非正常状态。1970年的高投入,使“三五”计划勉强完成。

“三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经济建设实行了一个重大战略转变,其所奠定的指导方针,一直影响到“四五”计划。

“四五”计划

“四五”计划最终仍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

1 9 7 3年,中共中央两次修改“四五”计划的高指标,逐步调整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1975年,邓小平主持整顿工作,“四五”计划得以基本完成。

“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前后的“新跃进”,致使国民经济结构失调、效益低下。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五五”计划指标相应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开始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五五”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文革”后认真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纪末20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部署制定的。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的经济计划中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计划的题目也相应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而以往的几个五年计划都是仅仅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

“六五”计划规定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教育科学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任务和指标,绝大部分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

但“六五”后期,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

“七五”计划

“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历时3年。1983年,国务院即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1986年3月,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制定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七五”时期的经济过热,以及政府所采取的克服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带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的特点。理论上几十年争论不休的计划与市场之争这时也到了生死抉择的最后交锋时期,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已经不可逆转。“七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通过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格局和国民经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七五”后期的治理整顿取得的成效,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和“七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八五”计划

“八五”期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推进最快的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是同期世界各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波动最小的时期。

“八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前五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农业基础薄弱,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

“九五”计划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1997年比预期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进一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体制改革方面,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产权制度、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要素市场“双轨制”问题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制度仍有待完善。

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决策者适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力度,并注意把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十五”计划

“十五”计划的制定,政府不再是资源配置的主角,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计划总体上不再具有指令的性质,而是粗线条的计划。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经历了十个五年计划的洗礼,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仍有不少难题摆在中国人面前。尽管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很不平衡的小康。三农问题、失业问题、资源短缺、国有企业退出市场难度大、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环境污染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十一五”规划

虽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严格地说,从“规划”的意义上,应该是“第一个”。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另外,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 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共62章5万余字,另有5个图片和22个专栏,分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等16篇。

“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政策指向上清晰勾勒出未来五年中国产业路线图。即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移和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效率四条主线,构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支点。

猜你喜欢
五年计划国民经济计划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奋斗(2022年13期)2022-08-24 09:17:32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奋斗(2022年15期)2022-08-24 08:52:42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综述
暑假计划
制订未来“五年计划” 万达打造全球传媒娱乐巨头
综艺报(2017年10期)2017-06-02 23:53:09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