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中风后恢复期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的护理效果分析
王 敏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探索中风后恢复期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风后恢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穴位按摩组、辨证施膳组和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40例。其中穴位按摩组给予单一的穴位按摩护理治疗,辨证施膳组给予单一的辨证施膳护理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治的护理治疗模式,对比分析3组的实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患者恢复状况明显优于穴位按摩组和辨证施膳组,中风后遗症的并发情况也明显低于其他2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 中风后恢复期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护理模式取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的穴位按摩、辨证施膳模式,该联合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中风疾病的恢复进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中风后恢复期;穴位按摩;联合治疗;辨证施膳
中风是现在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2]。而中风恢复期指急性脑血管疾病后2周至半年以内,疾病开始进入恢复阶段。这也是疾病并发各种中风后遗症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脑血管疾病在恢复期的治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也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3]。笔者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对中风后恢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中风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20例,均为中风后恢复期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1997年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男71例,女49例;年龄54~73(59.42±4.57)岁;病程34~374(168.53±32.94)d;其中小学文化25例,初中文化37例,高中文化33例,大学文化2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施膳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穴位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4~70(58.12±3.12)岁;病程35~369(152.32±33.68)d;其中小学文化8例,初中文化12例,高中文化11例,大学文化9例。施膳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5~73(59.65±1.23)岁;病程34~372(153.31±43.52)d;其中小学文化9例,初中文化13例,高中文化12例,大学文化6例。联合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72(55.68±2.37)岁;病程38~374(161.32±29.47)d;其中小学文化8例,初中文化12例,高中文化10例,大学文化10例。3组年龄、性别、病程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穴位组给予单一的穴位按摩护理治疗,施膳组给予单一的辨证施膳护理治疗,联合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治的护理治疗模式。
1.2.1 穴位按摩护理方法 ①在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前,要求护理人员修剪指甲,以防造成皮肤损伤,要求患者排空膀胱,保持合理的体位,注意室内温度,避风寒、注意保暖。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选取穴位如中脘、关元、天枢、涌泉、内关、肾俞、长强等。③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征,要注意手法的强度,一般要求按摩时力度要柔和、均匀、有力。④按摩时间要求每个穴位1~3min,按摩2~3遍,以患者产生胀、烫感为宜。
1.2.2 辨证施膳护理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理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合理的膳食。①肝阳上亢、风火上扰,舌红苔黄、脉弦有力者,可安排药膳天麻鱼头(鲜鲤鱼、天麻40g、川芎35g、茯苓10g、油盐适量)、蚯蚓炒鸡蛋(蚯蚓5条、鸡蛋2个、油盐适量)用以平肝泻火通络。②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舌质薄白或白腻,脉弦滑者可安排药膳鲜蘑萝卜条(白萝卜500g、鲜蘑菇100g、油盐适量)、兔肉紫菜豆腐汤(兔肉60g、紫菜35g、豆腐45g、油盐适量)用以化痰通络。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滑而大者可选竹沥粥(竹沥120g、粳米50g)、复方雪羹汤(鲜革莽1笼(去皮)海蜇3飞(泡发,漂淡,切碎,川贝母兔)用以通腑化痰。④气虚血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者,可进食药膳枸杞子桃仁鸡丁(枸杞子100g、核桃仁50g、鸡肉700g、鸡蛋4个、油盐适量)、川芎黄芪粥(川芎30g、黄芪30g、粳米120g、冰糖适量)用以益气活血。⑤阴虚风动,舌质红绛或暗,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者,可进食药膳玉兰鱼球(生鱼肉250g、玉兰花瓣20g、鸡蛋5个、油盐适量)、银耳羹(银耳30g、冰糖180g)用以育阴息风。
1.2.3 心理护理 中风的患者在恢复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多数担心会留下严重的中风后遗症,往往伴有严重的心理负担,思想压力大,而且部分患者出现口眼歪斜等情况也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辅导,向患者讲述病情,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情绪变化,适当地给予患者鼓励,帮助其竖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机体功能锻炼 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于处于中风恢复期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功能锻炼之前要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思想教育,因为在锻炼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等情况以至于不敢活动或者不配合医生的医嘱,所以要求他们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患者不能进行自主活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被动训练,根据每个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的强化训练。如果患者可以自主运动,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监督下先做一些适当的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过于急躁、好大喜功。在患者恢复一定功能后,要求患者进行行走训练,从健侧开始,站稳后一步一步踏实地走,训练要持之以恒,直至达到行走的理想效果。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要求护理人员及早地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恢复状况(好转、一般、无效)、并发症的发病情况(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其他如头痛、恶心、失眠、便秘、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多汗、乏力、记忆力减退、痴呆、抑郁、步伐不稳)及患者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
2.1 3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穴位组和施膳组(P均<0.05)。见表1。
表1 3组在疾病治愈方面的对比情况 例
注:①与联合组比较,P<0.05。
2.2 3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联合组疾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低于穴位组和施膳组(P均<0.05)。见表2。
表2 3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联合组比较,P<0.05。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施膳组和穴位组(P均<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注:①与联合组比较,P<0.0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的趋势[5]。引起中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情志郁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气滞血瘀、外邪侵袭等因素。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6-8]。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虽然在治疗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往往会留下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所以加强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就成为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俗话说“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所以护理要首先从饮食方面进行,而且中风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减退,所以饮食方面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9]。在日常的饮食中,要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严格控制膳食脂肪,可适当进食植物性脂肪,因为植物性油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地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抑制血栓形成。要求患者戒烟戒酒,还要节制晚餐,晚餐要求清淡,因为进食晚餐过多会引起胆固醇升高,造成血液的黏稠度增高,诱发血栓的形成[10]。在这些护理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辨证施膳的护理方式,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在中医辨证的理论指导下合理膳食。同时为了有效地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发生,选用穴位按摩的方式,来舒筋活血,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多选用中脘、关元、天枢、涌泉、内关、肾俞、长强的穴位,制定相应的治疗疗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1]。在联合穴位按摩和辨证施膳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多种常规护理手段如心理护理和机体功能护理,在护理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善于与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疏导。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多是由于突然身体行动不便,无法像以前活动自如或者由于各种后遗症如口眼歪斜难于同护理人员进行正常的交流。可向患者讲述疾病病情、预后等知识,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疏解心中的不安和忧虑。在患者机体恢复的护理中,要做到有充足的耐心,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进行康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在做主动或被动运动时,很多患者感到疼痛,不愿意继续训练,同样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以及家属积极沟通,讲述其中的利害关系,让患者对中风恢复期机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一个充足的认识,鼓励其按照设定的训练计划积极锻炼[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在恢复期后遗症发病方面,联合组后遗症发病率明显低于膳组和穴位组。联合组满意度明显优于施膳组和穴位组,说明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的护理方式在中风患者恢复期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适于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1] 高小玲. 中风恢复期的家庭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1278-1279
[2] 梁国莲,窦志瑛. 中风后遗症恢复期护理[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3(2):110
[3] 秦秀德,王换新,朱磊,等. 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方药分析论其证型分布[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956-2957
[4] 中华医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3(6):379-380
[5] 张连爱,刘运梅,李福华. 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护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22(7):60-61
[6] 李华,郭娟. 加用穴位按摩在中风后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5):81-82
[7] 余艳兰. 中风恢复期的辨证施护体会[J]. 湖南中医杂志,2011,27(8):74-75
[8] 郭敏慧,陈雪莲,江月卿. 穴位按摩干预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1,11(9):1624-1625
[9] 王红,夏令琼,王鑫. 辨证施膳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2063-2064
[10] 王红,尚芊,王鑫,等. 辨证施膳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21-322
[11] 李敏. 穴位疗法联合辨证施膳预防肿瘤病人化疗后便秘的临床研究[J]. 护理研究,2013,27(5):335-336
[12] 蔡全萍. 中医护理在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睡眠状况的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35-136
[13] 周群,蒋运兰,郭秋月,等. 中风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西部医学,2013,25(2):838-839;84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3.037
R
B
1008-8849(2015)23-2604-03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