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集》序

2015-02-07 10:13:33李学勤
管子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金石学考古学潍坊市

李学勤

潍坊孙敬明先生的《潍水集》即将付梓问世,这部内容非常充实丰富的学术论文集,特别标明是“为纪念陈簠斋诞辰二百周年而集辑”。我认为这既反映出他景慕先辈学人的心情,也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传统学风的志趣。

2013年11月中旬,由山东省文物局,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纪念陈介祺诞辰二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陈氏故里潍坊市召开。这次研讨会规模不大,然而精炼而隆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大家的肯定。

可能有人会问,陈簠斋为什么值得学术界研讨纪念?我的看法是,这首先是由于他是晚清金石学的中心代表人物,而金石学乃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

现代意义的考古学,并不如一些人想像的有久远的历史,实际上是在十九世纪前期才在欧洲形成的一门比较新的学科。不过,作为考古学的前驱,收藏、鉴赏和研究古代文物遗存的学问,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都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和众多的成就。论述考古学史的权威著作,英国剑桥大学丹尼尔(Glyndanier)的《考古学一百五十年》,就是从欧洲古老的古物学(antiguarianis m)谈起的。该书还重点叙说了1800-1840年,亦即现代考古学成立前夕的所谓“古物学革命”,介绍了从英国到北欧的若干学者对考古学的影响。

在中国,情形也颇相类似。几年前,我应邀为陈簠斋后嗣陈继揆教授的《簠斋鉴古与传古》一书撰序,曾说到:“中国的现代考古学是在历史绵延、积累深厚的金石学传统基础上建立成长起来的。从晚清到民初,有一批业绩卓著的金石学家,他们的工作和著述,可以说是现代考古学的直接前驱,是关注学术史的人们都熟悉的,陈介祺即为其间最重要的一位”。他尽管大半生退居潍县,却与全国很多著名学人有密切交往联系,真正构成了以他为核心的金石学界。更由于他特别重视山东地区文物的考察、搜集和研究,促成了一个时代的学术风气,使金石学的传统在山东有广泛而且持久的影响。

羁于事务,我遗憾的未能出席2013年11月的学术研讨会,但承潍坊市博物馆的朱英先生寄示《纪念陈介祺诞辰二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概况》,极其值得感谢。同时我也能读到孙敬明先生为会议专门选编的《陈介祺与中国经学金石学及考古学研究类稿》,这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介祺研究”的先期成果,在会期由潍坊市博物馆印出,可称对陈簠斋最好的纪念。

孙敬明先生出身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受有现代考古学的基础训练,又在吉林大学著名学者于省吾先生门下学习中国古文字学。作为潍坊人,并多年在本地工作,对潍坊以至山东的历史考古研究有突出的贡献。他曾经自述:“余初学考古,继兼好古文字,喜读疑古派著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遵从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以古文字与考古和文献资料三相合征,凡于甲骨、金文、陶文、玺印、兵器、钱币、古国与文明诸事,每学研一项,必求竭泽而渔,由此往往派生诸多题目,且各类项兼得通济”,这段话表明了他治学的宗旨和趋向。孙敬明先生的作品确实很多,以其于2006年辑印的《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一书而论,大别为“古文字”“古兵器”“古钱币”“古国史”四类,构成约630页的大著,现在新编的这部《潍水集》,内涵又与之相当。孙敬明先生勇于探索、勤于笔耕的精神,我是一直深深佩服的。

和《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有所不同的,是《潍水集》的编排更体现孙敬明先生的学术特点。我们看这部书的目录,开始于“潍坊考古”,接着是“齐地文化”“山左古国”“海右钱币”,自近及远,以至广论中华文化的“文明探研”,形成以潍坊、山东为中心的有机结构,无疑是作者学识进步圆融的表现。

我还向读者推荐这部书后半“序跋篇什”和“怀思类稿”等部分。其中好多文章关系到山东金石学以及考古学的历史,是像我这样外地人所不能详知的。希望孙敬明先生今后在这方面多有新作,对学术史研究更大贡献。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于北京清华园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

(孙敬明著:《潍水集》120万字,2014年9月,齐鲁书社出版)

猜你喜欢
金石学考古学潍坊市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1:32
拉开距离作评判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金石学是碑学发展的重要节点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12-06 10:49:08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浅论陈介祺的艺术成就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西部学刊(2015年11期)2015-12-02 17: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