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慧,庄彤,郭冉冉
(1.济宁学院科研处,山东曲阜273155;2.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3.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曲阜273155)
济宁市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的实证研究
霍雨慧1,2,庄彤3,郭冉冉3
(1.济宁学院科研处,山东曲阜273155;2.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3.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曲阜273155)
本文通过抽样调研,对济宁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供需进行分析,从而对实现该地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均衡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济宁市养老保障事业发展.
人口老龄化;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养老保障①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我国是人口老龄化状况最严重的国家,也是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当前我国70%以上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1-3].
山东作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数第二多的人口大省,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42.98万人,占9.8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山东省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而济宁市人口数量名列山东省前五名、鲁西南地区第二位,据统计公布的1982年到2013年的人口数据资料显示:伴随着该市常住人口的增长,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已处于逐步加快态势.济宁市1-14岁少儿人口比例由1982年的29.7%下降到17.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1982年的5.03%上升到10.6%.少儿人口比例的下降,老年人口比列的持续扩张,老少比例的明显提升,三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图说明济宁市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7].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
1.1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济宁市尤其是农村地区各种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养老院覆盖不全面且管理不规范,不能切实的保障老年人利益.所以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1.2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济宁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济宁市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烈,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且大量农村中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顾力不从心,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来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济宁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2013年,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十二五”期间,在省财政扶持的基础上,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项目进行补助,切实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是,就济宁市现状而言,城市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失衡.城市建设中对养老服务用地和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建设缺乏规划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的情况相对严重.
2.1 研究概况与研究问题界定
本文以济宁市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探讨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状况.本文四个研究问题: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分析,老人生活现状分析,老人对社会养老问题的认知和需求分析,政府对社会养老提供的服务设施状况分析.
2.2 调研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文在实证研究中采取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的方法.第一,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济宁市区域内抽取了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兖州区、邹城市)所辖农村,经济条件中等地区(曲阜、微山)所辖农村和经济条件较差地区(梁山、嘉祥)所辖农村;然后,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从每个地方发放100份问卷进行调研.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一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79份,其中有效问卷579份,问卷回收率为96.5%,有效回收率为96.5%.
2.3 实证调研结论
2.3.1 老年人基本情况
对本次研究对象基本状况的调查结果的整理,得出如下数据:有60%的老人是小学文化,80%有两个及以上子女,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在家务农所得费、子女赡养费和政府补助,尽管经济状况一般,但基本上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另一方面,就现在济宁市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而言,大约50%的老人身体状况一般(大多是70-80岁的老人),40%的老人身体状况良好(大多是60-70岁的老人),只有10%的老人身体状况较差(80岁以上的老人).
2.3.2 老人精神生活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分别从老人是否经常感到孤独,是否觉得是子女的负担,对生活现状是否满意,以及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态度如何四个方面对老人生活精神现状做了分析,如表1: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就生活现状而言,很满意现有生活的老人是极少数的,只占8.3%,对生活现状态度一般的最多,占44.33%;其次是较满意的占37.11%.虽然对生活现状很满意的老人很少,但不满意的比例也不大,这反应了济宁市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还是基本令老人满意的,但仍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医疗费过高而且医保补助比例较低,使许多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不满的情绪.就精神状态而言,大多数老年人还是积极向上心态平和的,而消极低落的只占很少,但是农村老人由于家庭养老怕给孩子带来压力,多数认为自己是子女负担.农村老人从来不会孤独的占46.39%,虽然感到经常孤单的老人的比例最低,但也达到了21.14%.所以还是应该多关心老人精神需求,定期去陪老人聊聊天等,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表1 老年人精神生活现状
2.3.3 对养老问题的认知和对养老的需求的分析
该调查问卷从养老方式、养老基金、养老问题以及养老现状和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的调查,从表2中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这些因素对养老问题的影响.
表2 老年人对养老问题的认识与公共服务供需的分析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有50.5%的老人喜欢居家养老,有41.7%的老人想要与子女同住,而只有7.2%的老人想要在敬老院养老,这说明由于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喜欢居家养老的方式.另外,有63.9%的老人对现在的养老金不满意,希望政府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养老金发放条例,并加大养老金的财政投入力度.最后,明显可以看出养老问题在老人的心中的重要性,每个老人都想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安享晚年生活.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养老问题,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表3 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及设施状况
2.3.4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及设施状况分析
本文从政府生活补助,养老金额,是否有养老服务,是否有养老院四个方面对政府社会服及设施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政府生活补助覆盖率很高,达到75.7%.但是金额较少,大多数是每月0到100元,200元以上只有1%.而且现在农村各种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很少,完全没有的也达到了42.5%,城市和农村的社会服务供给方面差距还是很大的,以后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服务的投资,促进农村养老保障的全面发展.
3.1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缺乏健全的养老保障体制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起步比较晚,制度不完善.在调研时,老人们都会普遍反映这样一个问题:每年交的医保费用过高.医保费已由刚开始的几十块钱涨到了每人300元,对于孤寡老人,这将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因此,有些老人不交医保费甚至会去找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争辩,给社会保障部门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其工作的正常运行.所以,对于医保费的问题,政府应针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制定出专门的收费标准.在济宁市,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务农、国家补助或者子女的赡养费.总体上,老年人可以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但对于大额的经济支出还是有些困难,针对以上所反映的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迫在眉睫.
3.2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状况欠佳,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关怀不够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养老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在济宁市,像养老院这样的养老机构较少,这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养老问题成了其面临的一大问题,这些老年人在生活上需要更多的照顾,一般情况下,年纪越大、身体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其对照料的需求度就越高.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济宁市兖州区部分乡镇兴建了健身小广场,公园等休闲场所,但在一些发展水平缓慢的乡镇,仍然未覆盖,总体覆盖率较低.
3.3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状况差,农村互助养老有障碍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但目前济宁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状况较差,互助养老有障碍.
4.1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针对济宁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的问题,可以追溯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落后的根源,由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对社会保障的关心支持不够,尤其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少,以致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建立与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仅可以缓和当前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问题,而且经济的稳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济宁市传统的依靠农村家庭和土地的保障体系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状况,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政府在当前时期,对农村社会保障给予适当的重视,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
4.2 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督、监管制度,完善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保证所有老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的待遇;要积极推进各个养老机构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以促进彼此共同发展;要指导、督促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成立民主管理小组,定期听取老人意见,争取做到每个老人的满意,真正践行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发挥政府监管力度,各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要完善养老机构管理机制,促使养老服务机构职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要建立渠道多样、形式灵活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吸收和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4.3 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完善社区服务内容
在民政部门的协助和监督下,济宁市的各个社区都需要组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社区内老年人的所有事物负责,如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同时,应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专职助老工作人员,可以为老人提供心理、生理、医疗等方面的咨询.然后,应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便利需求、补偿需求、情感需求、精神需求.
[1]姚兆余.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模式、机制与发展路径——基于江苏地区的调查[J].甘肃社会科学,2014(1):48-51.
[2]周爱玲.浅谈中国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J].中国农学通讯,2011,27(14):151-156.
[3]王剑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障探究——来自江苏常熟的调研报告[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1):63-66.
[4]钟建华,潘剑锋.农村养老模式比较及中国农村养老之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9(4):58-61.
[5]李军.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经济的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4.11.
[6]郝利杰.经济增长结构转变为社会保障消费拉力[J].枣庄学院学报,2010,27(6):104-107.
[7]李爱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J].枣庄学院学报,2011,28(6):108-113.
[责任编辑:闫昕]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Rural Social Endowment Service in Jining City
Huo Yu-hui1,2,Zhuang Tong,3,Guo Ran-ran3
(1.Research DepartmentofJining University,Qufu 273155,China,2.Political and Public Management College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 276800,3.Economy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ofJining University,QuFu 273155,China)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ttention.Shandong province is populous province,and the rural population,especially an ageing popula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Jini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where the economy is underdeveloped,and the population aging situation is more serious.Through sampling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of social endowment service's supply and demand.Thus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rural social endowment service's supply and dem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ining city endowment security efforts.
population aging;th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endowment insurance
F014.4
A
1004-7077(2015)02-0120-05
2015-01-16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3WG26).
霍雨慧(1983-),女,山东邹城人,济宁学院科研处讲师,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