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
当今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正大规模进行着,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传统的数学教学,而今的教学强调的不仅是掌握现成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即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变过去“以数学知识为中心的教学”为“以数学能力为中心的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作为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笔者发现,教育界对现行数学教学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当今数学教学评价手段仍然单一,考试命题仍具很强的基础性,因此,数学教学仍以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传授为唯一目标,课堂上还是仅重视“双基”的操练和落实。二是过于“淡化双基教学”。有人甚至说,强调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落实已经过时,“双基”观是陈旧落后的数学课程观的典型代表。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只注重过程、方法的体验,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概念学生都可以不记、不深入理解,下课后学生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考试成绩不如以往。显然,以上这两种观点都是把素质、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了,对数学教育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结合教学思考,我认为教学改革下的数学“双基”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明确数学“双基”的概念
数学“双基”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双基”可以理解为两种含义:狭义的“双基”仅指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不包括数学思维能力;广义的“双基”是指数学的基本功,即数学的基本素养,它含有数学基本能力的成分,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的“双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形式下,保持正确合理的内容,扬弃不必要的记忆负担,增加新兴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数学“双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是教学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明确这一点,对我们中职数学“双基”教学将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二、纠正淡化“双基”教学的看法
教育部颁发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句话清楚地表明,课程改革是强化“双基”的,只是使进一步加强“双基”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双基”的落实,而忽略学生知识、方法掌握的过程的教学模式。“双基”仍是我国数学教学的立足之本、发展根基,试想一个对数学概念模糊不清、基本的数理运算和简单的逻辑推理都学得不好的人,一个没有一定数学知识的人,何谈数学能力的发展。正是由于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广泛迁移,个体才能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数学能力。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数学知识,才能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成效的探究性活动,数学学习效能才有保障。结构功能优良的数学认知结构是一个人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具有开阔的视野与灵活多样的思维模式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并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可见,数学教育=“双基”+创新,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数学创新思维的基础。
三、数学“双基”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
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没有耐力、动手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这些无疑与我们传统的“双基”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事实上,近些年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双基”教学早已不再是记忆、模仿、操练,而是提升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层面上,但数学教学中过于注重结论和解题的方法、技巧,仍忽视对学生内动力、数学能力、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将数学教育上升到数学文化层面,意味着不仅要使学生理解运用数学概念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计算和估算,而且要会检索阅读相应的数学书刊文献,会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从模糊的生活实际中形成相应的数学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工具和策略;会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同时,学生还应能够全面深刻地观察问题,有条理地处理问题,以及勤奋求实、善于反思批判、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这完全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它要求教师改变“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仅是传授知识、行为方式的观念,要以身作则地与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经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不仅能够借鉴已有的知识,而且能够发掘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双基”教学呼唤新的教学模式,呼唤教师角色的改变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改革中如何落实数学“双基”
1.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力求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并且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教学中应注意的是,合作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和激发灵感,应以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基础,不要盲目地追求形式。合作讨论题的设计应该是学生个人难于独立完成,有一定的探究价值,确实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它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是有一定梯度、一定难度或可用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一些简单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讨论,势必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会失去合作探究的乐趣。
2.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学科网络知识的构建
在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的知识是零散的积累,要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利用,必须注重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通过复习小结,可明确知识间的关系,使知识构成整体,形成网络,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适当的训练
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严密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都是练出来的,试想如果学生缺乏练习,连基本的数学符号语言都不能熟练应用,又何谈能力的提高呢?因此,在初中阶段一些重复的训练是必要的,但教师们要把握好度。对此,教材已做了较大调整,既删除了大量纯数学的繁琐运算和论证,减少了习题数量,又对这类问题的难度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也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足够的、反复的独立练习,没有让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交流中完成基本运算,从而出现作业中的推理证明相互借鉴的现象,使得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造成他们的解题能力普遍下降。
4.注重知识的落实
课上得再好,设计得再新颖,如果不注重知识的落实,等于前功尽弃、纸上谈兵。适当的课堂检测、作业和测试仍然是检查落实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教学中要及时反馈,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积少成多,随着内容难度的深化,学生会逐步失去信心,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教学中既要纠正不重视“双基”的做法,也要纠正过去过于偏重于“双基”的做法。只有认真研读课程理论,把握课程的理念,正视中职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教学改革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责编 陈 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