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41000)
实体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观察
刘琼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41000)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实体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接受PICC置管的实体肿瘤化疗患者,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PICC管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行常规PICC护理,以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留置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依从性为指标来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管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实体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护理路径;肿瘤;化疗
当前肿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为化疗,但是化疗药物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在化疗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局部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肿瘤患者的治疗。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需要为肿瘤患者的化疗治疗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减少静脉穿刺对患者产生的损伤,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治疗的方法,由于导管材质的不同,往往引起患者伤口的感染。笔者采用PICC的临床护理路径(CNP)方式对实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路径在今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参考,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实体肿瘤化疗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6(50.5±5.5)岁。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5(50.3±5.6)岁。本研究中的所有肿瘤患者,均为首次进行PICC治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时患者的体温正常,且无其他严重疾病产生。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置管内容及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施以常规PICC护理,医护人员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遵照医嘱进行PICC置管,在置管前、中、后三个时期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每7 d换药1次,拔管后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1.2.2 观察组 在PICC护理基础上,实施CNP管理,填写CNP表格。具体做法:在置管前医生根据患者的化疗情况、置管相关因素等确定化疗方案,在置管前1 d,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再次评估,此时患者的主治医生和置管护理需要向患者家属讲述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的目的、意义,以及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的相关流程,告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需要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了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知情同意书中的相关内容,并签订本次置管知情同意书之后,为肿瘤患者实施化疗中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治疗。在置管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完成置管之后,需要对患者建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记录单,并通过X射线检查,将导管的前端位置确定。置管后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按照住院CNP表的内容进行每日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带管出院后,告知患者定期回医院对导管进行维护和换药,并实施带管出院CNP,对患者每日CNP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1.3 评价标准 观察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PICC置管到拔管之间的时间)、留置成功率(指患者化疗结束拔管时功能正常)、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并以此来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文献[1]中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95分;满意:80分≤评分<95分;不满意:评分<80分。
2.1 2组并发症、留置成功以及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留置成功以及依从性比较 例(%)
2.2 2组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留置时间(117.12±54.34)d,对照组留置时间(95.87±52.66)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P=0.038)。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30)
在临床治疗中,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化疗,但是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而且化疗中使用的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可以对患者的身体产生损伤。为了降低肿瘤患者化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中的依从性,减少化疗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需要为肿瘤患者的化疗,建立一个安全的静脉通道。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往肢体中心静脉置入导管的技术,具有置管快速、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抗生素管理、慢性疾病患者长期输液、胃肠道外营养等临床输液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可以进行连续5 d的静脉输液治疗,留置时间可达到1年之久[2]。尤其在肿瘤周期性化疗方面,因为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强,通过PICC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因化学药物造成的机体不可逆性血管渗透性损伤以及静脉炎症,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于长期输液进行实体肿瘤化疗的患者来说,PICC是一种相对安全简单、有效低廉的静脉内留置装置。但是,由于PICC所用的导管设计和材质的局限性,加之化疗患者本身的感染高风险性,在PICC置管后,存在血栓、静脉炎、感染、穿刺部位持续性出血、导管移位和脱落等与导管相关的一些并发症,这也使得在实体肿瘤化学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减轻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以及化疗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需要在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管理中,加强护理,提高护理责任感,以降低肿瘤化疗患者PICC管理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等,可以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管理中的应用,将患者化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中产生的并发症、伤害降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指导性医学为基础,根据特殊患者群体而制定的特殊时期的治疗和护理管理方法。在国外临床护理路径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疾病护理和社区医疗护理等领域,可以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学者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有以下5个特点:①对患者实施结构化的综合医疗护理;②指导方针仅仅作为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一个部分;③制定出详细治疗和护理步骤;④各个治疗阶段有着明确的连续性和时间顺序;⑤将一类临床疾病的治疗与护理进行标准化[3]。在国内,临床护理路径在内外科、妇科、儿科、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临床教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结合我国传统中医学,也制定出了中医医学临床路径[4]。医学研究者通常根据患者的情况,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每日治疗和护理,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①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②促进医院各部门间的合作,加强医护患三方的有效沟通,提高三方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③加强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目前临床护理路径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①临床护理路径的判断标准不够完善;②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知识,对于管理模式不够重视;③对于变异事件的预测和处理尚无完善的分析软件、标准以及保障等[5]。
本研究是基于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管理的临床护理路径,主要的临床护理路径内容是PICC的相关护理,规定了每日的护理措施、护理的阶段以及护理的执行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导管的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置管技术和护理措施,同时患者也要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掌握健康知识[6]。导管在体内留置成功的标准是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学治疗后,在拔除导管时,机体功能正常且无并发症产生,这也是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个共同目标。而导管在体内的留置时间长短取决于治疗计划、导管功能以及患者需求等多个方面,而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影响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患者的依从性,依从性差主要有医护人员工作不到位、患者缺乏基本医学知识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连续性医学照顾以及健康指导是保证依从性的一个有效方式[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留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实施效果非常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推广使用。
[1] 夏如,陆敏智,苏春燕. 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实施分级护理对基础护理及满意度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429-430
[2] 张琼.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369-370
[3] 刘建平,王思成,吴大嵘,等. 循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119
[4] 王艳梅,李娥,刘遵季,等. 某院护士临床护理路径知信行及培训需求调查[J]. 护理学报,2010,17(7B):9-12
[5] 孙玉红,杨永清. 临床路径的变异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0,8(4):909-911
[6] 张琰,王思,王欣然,等. 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01-103
[7] 孙莉. 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85-86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1.039
R473.6
B
1008-8849(2015)21-2383-03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