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甫,赵 磊,康书慧,高 伟,曹金凤,张 鑫,杜君晓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菌阳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刘士甫,赵 磊,康书慧,高 伟,曹金凤,张 鑫,杜君晓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目的 探讨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免疫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 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以及CD3+/CD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结核抗体阳性患者CD3+、CD4+以及CD3+/CD4+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CD3+、CD4+、CD8+水平与病变累及范围大小无关。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能够明显反映人体的免疫系统情况,可以作为菌阳肺结核病情变化的参考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菌阳;肺结核;外周血;T细胞亚群
结核病的免疫机制较为复杂,结核病患者在受到结核杆菌的侵入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而在我国的临床研究中关于肺结核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较少[1]。结核病主要免疫反应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在结核免疫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肺结核的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与毒力相关,同时也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存在直接的关系[2]。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是能够直接反映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流式细胞检测方式对初治活动性菌阳性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分别分析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水平,以及肺结核患者不同角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痰菌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均为活动性初诊肺结核且未给予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诊断标准以200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为依据[3]。观察组5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47(30.5±11.7)岁,行痰液涂片、痰液培养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刷检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均排除肿瘤等免疫系统或免疫系统先关疾病,HIV抗体均为阴性,4个月内没有应用激素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另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均为男性,年龄18~45(30.1±10.4)岁,均不存在代谢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疾病。2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仪器选择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四色流式细胞仪,试剂盒选择MultiTEST IMK Kit试剂盒。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抽取患者外周血,均在清晨抽取空腹血,以肝素抗凝试管保存,抗凝药物选择乙二胺四乙酸(EDTA)。将10 μL的CD3FITC/CD8PE/CD45PerCP/CD4 aPC与10 μL的3FITC/CD16PE+56PE/CD45PerCP/CD19 aPC分别键入2个流式细胞检测试剂管的底部,管中分别键入抗凝血与单克隆抗体,充分混合均匀。在常温以及避光的环境下染色15 min。裂解红细胞后,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荧光抗体染色后,进行上机检验,获取细胞数在15 000以上。以美国BD工期的MULTISET软件进行分析,获得淋巴细胞中CD3+、CD4+、CD8+细胞,计算CD4+/CD8+比值。
2.1肺结核与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肺结核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CD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结核抗体与T细胞亚群比较 观察组结核抗体阳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结核抗体阴性患者(P均<0.05),CD8+水平与结核抗体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病变范围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 观察组病变范围在3肺野以上患者与低于3肺野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1 2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
表2 观察组结核抗体阴性与阳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
表3 肺结核病变累及范围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比较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能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肺结核为最多见,感染结核菌的数量、毒力、次数和感染者的免疫状态也各有不同。结核菌经淋巴管扩散至肺门淋巴结,在其中繁殖,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称为原发综合征。经过3~6周,宿主产生了针对结核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当然也产生了迟发性变态反应),从而增加了宿主的抵抗力,于是局部病灶逐渐被增殖性病变所代替[4]。病灶以干酪物质和多核巨细胞及类上皮细胞为核心,周围有许多淋巴细胞浸润,外绕以网状纤维,形成结核结节。成年人多见继发性感染或称原发后感染,病灶以肺部为多见[5]。致病的结核菌可以是潜伏于原发感染灶内的(内源性感染),或从外界再次吸入的(外源性感染)。由于机体已形成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故对再次侵入的结核菌有较强的包围能力,因此病灶常局限化,被纤维囊壁包围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钙化而达痊愈[6]。
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是由T淋巴细胞亚群完成的,结核病的免疫功能是由T细胞作为递质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根据细胞表面的分子特征以及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4个亚群,分别为杀伤性细胞(Tc)、诱导辅助性T细胞(Ti/Th)、抑制性T细胞(Ts)与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7]。CD3是T淋巴细胞均有的表面共同标志物,而CD4是Ti/Th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8是Ts细胞的表面标志物[8]。CD4+/CD8+的比值能够反映Th细胞与Ts细胞之间的功能平衡状态。有临床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的平衡状态对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当CD4与CD8细胞的数量或功能存在异常,T淋巴细胞的调节功能平衡就会失去,从而引发疾病[9]。CD3是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单位,而结核病属于迟发性超敏反应,结核杆菌抗原刺激了T淋巴细胞的激活、趋化与增生过程,可能引发病变局部的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10]。说明结核病的免疫功能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相关,而T淋巴细胞在结核病免疫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
当前抗结核临床研究中T淋巴细胞已经成为热点,而在肺结核组织中的种类与数量研究在我国还不多见。本次临床研究中,对初治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与CD4+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而CD8+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D4+/CD8+的比值相比健康人群比较显著降低。这样的结果说明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少,主要表现为CD4+与CD3+T淋巴细胞减少,同时CD4+与CD8+细胞的平衡失调,因此肺结核患者存在以T淋巴细胞亚群CD4+明显减少为特征的淋巴细胞免疫缺陷,与其他临床研究的结果一致[11]。结核菌菌体抗原导致大量CD4+与CD8+淋巴细胞靠近病变位置,减少了外周血液中的CD4+细胞,而受影响的CD4+细胞数量相比CD8+细胞更多,从而使得CD4+/CD8+比值的明显降低[12]。同时也证明了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存在变化失衡的状态,可能引发肺结核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而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结核杆菌抗体以及病变范围影响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核杆菌抗体为阳性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结核抗体阴性的患者。当前临床研究中的主流观点认为,T淋巴细胞CD4+的减少主要有2个因素:第一个因素,CD4+细胞减少的原因是机体内部调节机制所致,淋巴细胞向病灶位置聚集。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D4+与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与肺癌患者,说明T淋巴细胞中CD4+减少与T淋巴细胞聚集在病灶位置相关,并非患者体内CD4+细胞绝对值减少,属于假性的外周血液水平降低。而第二个因素就是T淋巴细胞CD4+的真性减少,也就是说患者体内CD4+整体数量的减少。有实验研究发现,小鼠应用大剂量的抗原过程中可能引发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升高[13]。所以,在结核杆菌一次性大量进入人体或大量繁殖的过程中,外周血可能存在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增多,从而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减少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CD3+与CD4+亚群。而同时有研究发现[14],营养不良、白细胞介素-2分泌减少、HIV病毒感染以及单核细胞的抑制功能与T淋巴细胞的趋化性缺陷均可能成为影响因素。而在病变累及范围的研究结果中,病变累及范围在3肺野以上与3肺野以下患者的T淋巴细胞各个亚群均不存在显著变化,提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中疾病发展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肺结核疾病的免疫过程是肺结核病菌与患者免疫系统反应长期斗争的慢性发展过程,致病结核菌在诱导免疫系统应答的过程中抵抗患者免疫系统清除能力。在结核菌最初被发现时就已经被确定细菌并不是结核病发生与发展的所有原因,与其他细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相比,结核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宿主的自身因素更加重要。T细胞亚群与巨噬细胞均在控制肺结核杆菌生长与繁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结核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探讨研究,能够对结核杆菌发生、繁殖以及疾病转归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结核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机制提供有力证明,也为免疫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作为菌阳肺结核的有效标志物,但无法对疾病程度进行有效标识。
[1] 陈廷,聂尚丹,赵月霞,等. 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CD4+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595-1598
[2] 周晓映,于红艳,原淑鸿,等. 老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 河北医药,2009,31(2):169
[3] 张培元.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4] 祁燕伟,白劲松,万荣,等. T细胞斑点试验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肺结核感染中不同T细胞水平临床诊断价值[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9):63-67
[5] 彭德虎,谢贝,孟繁荣,等. 初治肺结核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J]. 现代医院,2011,11(7):10-13
[6] 林小田,谢媛琪,王昱,等. 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前炎性因子及细胞亚群凋亡的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5):1-4
[7] 翟慧,刘一典,唐神结,等.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T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42-46
[8] Chaitra MG,Shaila MS,Nayak R,et al. Detection of interferon gamma-secreting CD8(+) T lymphocytes in humans specific for three PE/PPE prote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 Micr Infect,2008,10(8):858-867
[9] Bruns H,Meinken C,Schauenberg P,et al. Anti-TNF immunotherapy reduces CD8+T cell-mediat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humans[J]. J Clin Invest,2009,119(5):1167-1177
[10] 杨妍,唐神结,张青,等. 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109-113
[11] 胥萍. 肺结核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及协同刺激分子PD-1/PD-L1的表达特性与生物学意义[D]. 苏州:苏州大学,2012
[12] Chee CB,Barkham TM,Khinmar KW,et al. Quantitative T-cell interferon-gamma responses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pecific antigens in active and latent tuberculosis[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9,28(6):667-670
[13] 黄惠安,赖晓宇,刘桂芬,等. 老年肺结核患者细胞、体液及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691-2693
[14] 张少俊,肖和平. 复治肺结核与初治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及其意义[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12):884-887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1.030
R521
B
1008-8849(2015)21-2360-03
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