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研究

2015-02-06 17:08
法制博览 2015年35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大学生

易 凡 张 帅

1.天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湖北 天门 431700;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北京 100083



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研究

易凡1张帅2

1.天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湖北天门431700;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人数的激增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择业中的“考公务员热”有一些合理的因素,但也存在许多消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基于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视角探求适当的应对措施,以期引导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趋于理性化。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考公务员热

一、引言

随着《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公务员的管理真正进入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这一过程中,全国报考公务员人数也不断攀高,出现所谓的“考公务员热”现象。

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12万,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武汉交通运输委员会科员职位,报考比例为418:1,2016年度国考报名工作于24日如期结束。据华图教育数据统计,截至24日17时,审核通过总人数1251897人,竞争比为45:1,“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首次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在所招录的15659个职位中,超过80%的职位应届生可以报考,其中部分职位仅限2016应届毕业生报考”[1],可见应届毕业生成为了报考的主体,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确存在。

二、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的影响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这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诸要素的变革而产生的,因此,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必须从社会客观现实与大学生主观状况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政治背景

这里探讨的“公务员制度”主要包括公务员考试制度和公务员保障制度两方面。随着《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逐步得到完善与发展。公务员考试遵循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它为普通大众进入官员队伍开通了渠道,是由“推举制”到“逢进必考”制度转换的结果,也使得大学生得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追求。

公务员保障制度主要指相对于其他企事业单位而言,公务员职业较稳定,职业风险相对较小,职业福利较高。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较完备的保障体系,是吸引考生踊跃报考的重要原因。2015年全国公务员工资上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从待遇上提高了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吸引力。“只进不出”的超稳定性也让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急于捧上这个“铁饭碗”。

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首次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随后的2016年度北京市公务员招录公告中也规定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这表明在职公务员通过“遴选”而非“公考”的方式进行岗位调整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公务员招考公告中部分职位仅限2016应届毕业生报考也把部分社会人员排除在外,这些政策客观上也增加了应届大学生考上公务员的机会,促成了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经济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广大大学生踏入社会获得经济收入与经济独立的根本途径。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大学生就业难就开始成为社会难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现状。最近几年,各媒体频繁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政府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事实。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趋紧。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偶然的,这背后是产业结构、教育培养质量,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面对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国家一次提供数万个公务员的考试职位无疑对于大学生有巨大的诱惑,因此也吸引着许多应届毕业生的报考。

(三)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文化背景

官本位是指以当官从政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官僚阶层作为这个社会核心阶层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以“学而优则仕”为代表的“官本位”思想已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如此多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背后是大“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影响的结果,做一名公务员,在现在社会,他从事的工作与常人无异,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也不应该有什么特权,但仍被社会认为是非常荣耀的,很多大学生把考公务员当成现代科举,当成提高自己身份地位的主渠道。结合现实生活中,面对官民社会分配社会保障中的不平等,面对仍存在的特权,大学生“考公务员热”固然有实现人生价值与政治价值的主观意愿,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这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中报考的职业与岗位的“冷热不均”可明显的看出来。此外,“官本位”思想背后一方面是大学生认为的公共服务精神的缺失,一方面自己却又在盲目报考公务员,希望获得一己的私利,这也将反过来促使公共服务精神的进一步缺失,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矛盾关系,而这种悖论的出现值得我们去反思。

(四)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与盲目跟风是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思想背景

不少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时存在“趋同心理”“别人在报考,我也报考。”“试试看”的良好心态背后其实是一种盲目跟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多一种选择,是一种理智的态度,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公务员要做什么工作,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要求等都缺乏了解。“个体理性行为的结果导致了集体行为的一种非理性结果。”[2]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对参加公务员考试没有一个清醒的、理性的认识,盲目的去赶“公务员热”的潮流。据统计:北京有1.55万名考生弃考,江苏有9000名考生弃考,广东地区有14000名考生弃考。如果为了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就影响了本来的求职道路。这些大学生即使如愿以偿进入公务员队伍,发挥不了专业特长,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得不到施展,反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到时候“铁饭碗”反而成了鸡肋。

三、政治社会化视角下应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举措

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此后,一些西方政治学者开始对政治社会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著,逐渐使这一概念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小鲍威尔和阿尔蒙德在《当代比较政治学》中认为:“政治社会化也就是一代人把政治标准和信仰传给下一代,这个过程叫做文化传递。”[3]换言之,政治社会化就是培养和塑造人们形成合乎既定政治秩序和社会要求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与表现形式,是结构与过程的统一。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校园、媒体等渠道了解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报考公务员乃至于成为公务员本身就是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与表现,是大学生由个体的“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我国党和政府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和途径,向大学生传播社会的主导政治意识,使其接受社会的政治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念。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是大学生学习政治文化与国家传播政治文化的统一过程。此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社会化手段,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与表现形式,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的解决同样也可以从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几个重要方面着手。

(一)父母要加强对公务员制度的了解,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报考公务员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家庭因素重要性在缓解大学生“考公务员热”问题中往往被忽视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条件。一些大学生的父母在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可能本身对公务员制度缺乏必要了解,盲目让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家长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首先,家长必须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客观分析孩子考公务员的利弊,引导孩子理性报考公务员。其次,对于公务员队伍中少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社会政治现象,对国家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等必须客观公正看待,积极向大学生倡导主流的社会政治文化,让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中持“为人民服务”而非“捞好处”的心态。

(二)学校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与职业观教育

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大学在“两课”教学中存在着“满堂灌”、流于形式等问题,不能激发同学们的热情,更有甚者,部分教师缺乏对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认同,向同学们宣传一些消极、不健康的政治思想,这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公务员缺乏正确的态度与意识,对于“官”本位思想与公权存在盲目崇拜,让功利主义思想在高校蔓延。[4]

高校需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首先,要加大对“两课”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两课”教育教职工不但应刻苦钻研,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专业理论,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情操与社会主义信念。其次,要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以理论教育“满堂灌”的方式向互动式转变,并侧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实现政治社会化,自觉抵制功利主义与官本位思想,更好地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化。最后,要积极加大对学生平等职业观的教育,倡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转变择业意识,启发大学生正确看待公务员这个普通的公共事业服务职业。针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中存在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薄弱的问题,高校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让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与学习,形成健康的职业价值观从而理性择业与就业。

(三)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二是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在对待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事件中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校园与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批判,吸引社会人群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注,让社会正视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等舆论工具开展轰轰烈烈的职业平等观念,让职业教育深入大学生心里;倡导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宣

传一些爱岗敬业、争创先锋的普通劳动模范代表等。

(四)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全劳动就业体系,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许多大学生非理性报考公务员是一种“就业难的”无奈选择。对此,党和各级政府组织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全劳动就业体系,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制定与完善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形成高效率、规范的法律运行机制。虽然国家近年来颁布了《失业保险条列》《社会保险费征缴暂缓条列》等法律法规,但是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我国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较薄弱,存在着资金来源途径少,收管透明度低等问题,许多将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完善大学生就业、医疗等相应的保障措施,消减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将更好地消除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重创新”背景下,政府应该继续开展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措施,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与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扩大大学生的就业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富意识。其中重要的是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创业,完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等一系列大学生就业保护措施,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可持续运行机制。

四、结语

随着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的发布,新一轮的“考公务员热”即将展开。如何解决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中的弊端与问题是既关系到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又与大学生就业难的重大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下看待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问题,并基于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视角探求适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2016国考公告解读:首次明确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EB/OL].http://gongwuyuan.eol.cn/guojia/gkzx/201510/t20151014_1326100.shtm.

[2]孙文中,申丽娟.我国“公务员热”的社会学分析[J].行政与法,2007(06).

[3][美] 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M].朱曾汶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41.

作者简介:易凡(1991-),男,汉族,湖北孝感人,天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员;张帅(1990-),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法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291-03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