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浅析校园暴力背后的成因及预防
王迪
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最近频发的校园暴力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引起了人们的深思。立德树人必须成为今后的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但是我们可以有效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成人之路似乎比成才之路看起来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暴力背后的成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弘扬社会正能量,让学生远离校园暴力,还学生一个平安快乐校园。
关键词:校园暴力;成因;预防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校园暴力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在电视上,各种媒体上,已经屡见不鲜了,校园暴力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而不是什么偶发事件了。当下的校园不再单纯,目前对于校园暴力的事件的报道,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注重对事件发生的描述,但对其成因,缺少深层次的报道和剖析,校园暴力已经演变成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我们痛恨那些施暴者,我们怜悯那些受到伤害的学生,那么校园暴力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如何预防和有效治理呢?下面笔者就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个方面谈谈。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施暴者人格的不健全
近一段时间,媒体频繁报道,河北“石家庄某中学一女生遭四女生围殴”,“湖南邵东两女生打架多人围观”,“江苏一女生被殴打拍裸照”,等多起校园暴力事件。短短两个月时间,发生此类案件以及见诸报端的多达20余起。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学生在这些案件中,占到了大多数,并且呈成逐年上升趋势,施暴者已经从男生,转变成了女生,施暴者已经向低龄化发展,我们在相关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施暴者,这些孩子在家庭中几乎都是不幸福的,也有的是家暴的受害者,他们从小缺少关爱,缺少交流,缺少欢乐,是家庭暴力的牺牲品,这些造成了他们的极端性格,他们往往会通过在校园里的“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或者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些做法会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由此可见,建立和子女的有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笔者坚信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一定会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比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更重要。
二、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
通过走访学校,我发现有些学生法制观念淡泊,大部分的校园暴力案件,当事人基本上是未成年人,也就是我们说的,部分限制民事行为人,一旦犯法,违法成本低,这也是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法制教育进课堂,一直是我们呼吁和提倡的,但也是被我们忽视的。学校只有校规校纪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法制教育应和文化课教育联系起来,应在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学生参与法制教育活动,聘请专业法制老师,以具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学生进行以身说法,现场说法,向学生宣讲实施校园暴力的后果,真正起到震慑犯罪和预防犯罪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事实上很多学校都配有心理咨询室,但是老师大多是兼职在做,并且大部分学校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咨询室在很多学校都是形同虚设,起不了多大作用。当前不少学校还是重视智力教育,重分数,轻视德育教育,这种应试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心理疏导。
所以我认为,学校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管理职责,在正常教学之外,更多的去关心学生的心灵世界,呵护和关爱他们,真正做孩子的良师益友,防微杜渐,培养健全人格,坚持立德树人,做到依法执教。
三、社会的负面影响对校园暴力有催化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度互通的社会,互联网高度发达,各种信息充斥其中,有好有坏,对于分辨能力比较低的中小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大的考验,前一段时间,媒体上报到了,一则发生在湖南邵东县某小学的案件,三名十二三岁的学生,杀害了一名女老师。通过调查,案件背后的成因,发人深省,三名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平时除了正常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家中的老人,因为隔代原因,和孩子们也很少交流,养成了孩子们孤僻的性格,这些孩子平常就是上网打游戏,尤其是那些充满暴力和血腥的网络游戏,那些成人化的作案手法,也是从网络中学来的,我们在震惊之余,案件带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思,如何预防,如何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让我们的校园不再有血腥!不再有暴力!
当下我们一直强调“依法治国”,全面建设法治社会,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法学法守法,我们的行为,都应有法制底线。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进来一些负面的,暴力的,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正确引导固然必不可少,但是社会环境的净化也很重要,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远离暴力,远离不健康的游戏,这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建议在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进行重新修订,增补一些符合现在学生实际的条例,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带来的社会危害,做到从源头上预防,那么我们的校园才平安和谐。
[参考文献]
[1]曹荭.校园暴力背后的成因及预防[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31):28-29.
作者简介:王迪(1995-),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兰州大学法学院2013级本科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