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佳
周至县人民检察院,陕西 周至 710400
县域涉农职务犯罪态势及回应策略
王惠佳
周至县人民检察院,陕西周至710400
摘要:近年来“村官”职务犯罪问题日益凸现,且出现快速上升趋势。本文以西安周至县为例,结合2008-2014年以来县检察院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系列案件状况,阐述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并以此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县域;涉农犯罪;态势;对策
一、县域涉农职务犯罪特点
2008年-2014年,周至县检察院立案侦查并追究刑事责任涉农职务犯罪有18件20人,其中贪污犯罪案件10件10人,占立案数和人员数的56%和50%,挪用公款案件4件5人,占立案数和人员数的22%和25%。如A村村主任王某将不符合国家粮食资金条件的70余亩集体荒芜竹园地以欺骗手段向上级单位申报粮食直补资金,将骗款近2万元用于个人家庭开支。B村村委会委员陈某利用经手保管他人扶贫移民款的职务便利,挪用扶贫移民款15000元清偿个人所欠债务。
在县院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委员及直接财务人员是犯罪的主体人员,从近几年的举报和查处情况来看,该类主体占到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90%以上,也有县直涉农部门的人员。
一是集体私分,以发务工补助、奖金的名义,将公款分发。二是直接侵吞,将上级有关部门下拨的扶贫、救济等款物收入不入帐,直接占为己有。三是虚报冒领费用、虚列、虚增开支。四是挪用公款,对土地征用补偿款等大笔资金,或借给他人获得高额利息及其他非法利益,或挪归本人、亲友使用。五是利用经手项目或资金的便利,截留、虚报进行贪污,克扣款项或弄虚作假。
近六年,县检察院查办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主要是贪污犯罪,其次是挪用公款和受贿犯罪。涉案金额多数为万余元或数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案件11件12人,分别占立案数量和人员的57%和60%。
二、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必须坚持不懈加强对农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系统的岗位培训,分批、分层进行常规培训和专业性培训。这其中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廉政建设、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教育。同时采取定期巡回下乡授课、组织讲座、汇演等多种形式,突出加强对村干部廉洁自律、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现代行政职业能力。此外,完善基层农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切实把好选举关,通过制度化措施保障换届选举顺利实施。组织部门要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充实农村干部队伍,改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思想固化的现状,带动提升农村干部整体素质。
从近年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绝大多数属于贪财图利型经济犯罪,这和财务管理的混乱不无关系。为此,必须切实规范村级财务制度。一是各基层组织应根据财务制度的规定,设立会计和出纳,做到账目、现金分离管理,实现内部职责控制,外部财务监督制度,加强民主理财。二是实施“村账镇管”,由各村定期上报财务凭证,由镇专门机构严格审核,制止“白条”、“包账”、假账等违反财经纪律费用的支出,会计由镇农财所统一管理,报酬由镇政府统一支配。三是各种收入要进行集中清理,会同有支农惠农资金扶持的单位共同清理,将多渠道的资金支付集中归口,统一于财政所,做到统收统付。
近年来政府支农资金加大,但相应监管措施却极为滞后,不少村子政务、财政不公开。基于此,当前在农村基层民主监督的重点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任期离任审计和过失责任追究赔偿制度,使村干部切实受到约束。信息公开重点围绕财务收支、债权债务、承包缴款、土地征用费、专项补偿、项目招标发包等具体内容。要坚持按期直选、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真正把那些具有坚定政治导向、依法办事、公道正派的人选进村委班子。同时,发现有侵犯村民民主权利的不正当行为和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
目前,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问题重视不够,查处不力,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职务犯罪的发生。为此,一是加大对侵害“三农”利益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集中力量查处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发生在退耕还林补偿、扶贫救灾款使用、低保救济发放等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二是经常性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法律知识教育。检察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应针对农村基层特点,开展系统的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特别是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查处的典型案例入手,开展警示教育,责任教育,提升科学用权、谨慎用权、底线用权的主观意识。
[参考文献]
[1]毛齐.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腐败犯罪问题研究[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3).
[2]李闽粤,郭俊.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实证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2).
[3]郑琪.村集体“三资”监管 构筑基层党风廉政防线[J].现代农业,2013(10).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5-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