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风险控制研究

2015-02-06 15:49:15郑长虹
法制博览 2015年28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风险事故

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风险控制研究

郑长虹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引起关注的校园安全事故,校园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给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也影响了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校园事故伤亡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因此,防范校园事故,建立一套有效的校园事故防范体系才能减少甚至杜绝校园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校园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而提出了防范校园事故的主要措施,最后构建了一套防范校园事故风险的体系。

关键词:校园;事故;风险;风险控制;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

作者简介:郑长虹(1979-),女,陕西咸阳人,硕士,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

近几年有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近期校园内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案件诸如,某大学投毒案,女研究生被杀案,黑车司机奸杀女生案,中国留学生遭枪击案等等,校园事故和学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加强校园安全保障,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校园风险防范体系迫在眉睫。

一、建立校园事故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性

(一)增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

大学生由于思想单纯,所处环境较为简单,因此最易遭受侵害。防骗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降低校园事故的发生。

(二)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的需要;提高全民人文素质的需要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法律知识是人文素质不可或缺的内容,目前,高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文学知识,似乎有将人文素质等同于文学素养的趋势,实际上人文素质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从降低校园事故风险的角度来讲,法律知识的普及尤其重要。学法、知法、懂法是做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掌握了风险防范的技巧,在遇到危机事件时,才能够保持理智与克制,沉着冷静的面对和化解危机。

(三)建设和谐社会,稳定校园正常秩序的需要

校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屏障,也是保障校园安定秩序和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四)落实依法治国,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地依法治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但是从总体上看,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构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就是要用法制观念和法律制度提高学校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引发校园事故的危险因素

(一)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火灾、地震、洪灾及意外事故,比如学生违法用电或者是线路老化引起的火灾,突发暴雨排水不畅引起的洪灾,地震引起的楼房倒塌而致的伤亡事件,景观湖围栏松动、无防护措施导致的落水事件,地面湿滑、照明不良引起的摔伤事件。

(二)物件损害

体育设施设备倒塌、脱落造成的摔伤、擦伤事件,吊扇坠落、电梯困人、设施设备漏电引起的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化学药品的泄露、辐射引起的大学生损伤事件。

(三)人为事件

学生打架斗殴引发的群体伤害事件,自杀事件,杀害他人或因管理疏漏导致的校外人员流窜入校引起的盗窃、强奸、抢劫、杀人等事件。

首先,大学生思想、心智不成熟导致激情犯罪频发。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好奇心、表现欲望强烈,做事不考虑后果,好逞一时之勇,容易因琐事产生矛盾,在与同学发生摩擦时,往往拉帮结伙约架、逞强斗狠,因冲动而发生的暴力犯罪屡见不鲜,激情犯罪已经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次,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法律的敬畏淡漠,法律意识亟待提高。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对法律规定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不参与斗殴就不是犯罪,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哥们儿义气助威,误入歧途,断送了美好青春前程。再次,学校法制教育及管理不到位。部分学校忽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法律意识以及行为操守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阵地长期缺位,使社会不良思想、价值观乘虚而入,严重侵蚀了学生的心灵。建议学校加大法制教育投入,创新普法教育方法,深化校园预警机制,切实引导广大大学生成为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合格人才。

三、防范校园事故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法制教育,改革法律课程

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法律的敬畏淡漠,法律意识亟待提高。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设立法律课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往的高校课程设置学生所能接触的的基本的法律常识主要来自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而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在大多数学校均为思政专业毕业的老师,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因法律并非其专业,往往忽视或者因能力所限而省略对法律部分的讲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大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提问,发现学生法律常识甚少,甚至有些学生想不起自己曾经接触过法律知识的学习。笔者以为必须对当前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第一,应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分离开,专门设置法律课程,从法理上讲,法律和道德本来就是两码事,不应混为一谈。其次,应由法学专业的教师负责讲授法律课程,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法律课程必须由受过法学院系统教育,接受过长期法律思维训练过的教师进行讲授,否则,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设置逃生技能训练课,提高大学生的应对事故风险的能力

我国目前很少有学校设置类似的课程,或者是重复性的进行消防防空演练,而对于其他灾害或事故鲜有涉及。安全教育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仅有认知远远不够,因此很有必要设置逃生训练类的课程。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美国,社区联合警察局、消防队专门为孩子造了一个模拟城市,每学期学校会组织孩子去这个模拟小城市进行实地演习,并且教他们打911,让他们和接911的警员对话,把该说清楚的信息表述出来。模拟演习也是情景式的。比如遇到火灾,虽然在学校里大家都演习过,火警响起,不乱躲乱跑,跟老师按照事先安排的路线撤退。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不等你跑出来就起火了,怎么办?警察和消防队事先对孩子进行知识的准备,告诉他们怎么用手去探测门外的温度,什么情况下可以开门冲出去,什么情况不能开门,反而要躲在厕所里;或者当有烟的时候,怎么在地上滚动,怎么用衣服包住自己的口鼻等等。然后在一个建筑里,放烟雾、拉警报,进行模拟,让孩子自己想办法逃生。建议该课程设置为理论学习与情景模拟两个模块,尤其是情景模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团结互助的精神。其次,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引入警察、消防员等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再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针对不同的危险来进行逃生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导致在与他人发生摩擦时,往往易冲动,甚至不计后果,造成对他人及自己的难以挽回的伤害,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势在必行。开设心理学课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在学生出现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端倪时,进行有效的疏通和指导。可设置心理辅导室,除了配备具有专门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外,还应完善硬件设施,诸如设立宣泄室,按摩椅等,及时防范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的事故伤害。

(四)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实效。

应改革以往是以会议为主的宣传方式,可以加大安全教育读本,校园危机防范手册、报纸、展板、网站等平面媒体方式的宣传力度,可以采用新媒体方式,创建校园危机防范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每天推送预防校园危机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在学生中开展以校园事故为主题的辩论赛、知识竞赛、沙盘训练、模拟演练,主题公园参观,微电影大赛,摄影大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

(五)加强校园安保措施和管理制度。

对进出校门的外来人员实行严格的审核与登记制度,审核的事项应包含姓名、身份证、进校事项、会见人、进门时间、出门时间、会见人姓名、电话号码,并由保安亲自与会见人联系,落实会见真假;加强校园巡逻制度,定期检查监控设施,落实监控资料的保管与档案管理工作;校园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制度,及时排除设备隐患;加强宿舍公寓管理、用电安全管理,落实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切实落实保卫处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校园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四、构建校园安全事故防范系统

(一)预防阶段

首先建立一个以保卫处为主导的联动工作组。联动工作组的人员应包含保卫部门、医疗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心理辅导室、学生工作处的相关人员,该小组将长期、系统的收集疾病、健康状态、伤害事故及相关因素的资料,数据收集的内容应全面、系统,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学校安保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该小组也是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主力,由于其小组成员长期从事校园安全事故的研究,因此有较为丰富的处理经验,同时在知识结构上较为合理,能够取长补短,对事故的完美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建立校园事故安全预防系统,对收集的各类事故进行分类研究,比如踩踏事件、交通事故、运动损害、意外灾害、机械损害、实习事故、校园伤害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制定详细的安全标准和处理流程,建立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应对阶段

此阶段主要的任务是信息传送的及时性和危机事件反应的速度。首先,应建立信息传输保障机制,明确危机事件的信息传送流程,比如建立层报制度,根据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分级层报,并确定不同层级的处理权限,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事故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的运行机制,保证信息传送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真实性,保证信息传输工具及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无阻。

其次,建立救援物资专门保管制度。首先保证救援物资的充实性,对于救援物资要及时清点,适时补充更换,做到救援物资完备充实,能够随时进行有效调动。

第三,建立校园事故处理联动机制。首先是校内各部门的协调运作,保证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此,应设立校园事故处理小组,小组成员实行联动机制,一旦遇到校园事故,便启动小组联动信息,所有小组成员均应在十分钟内到达现场,可以利用微信群组、QQ群组来进行信息的同步传输,或者设立校园事故处理小组值班制,保证每天有专门人员随时待命,以有效处理危机。同时建立校内外事故处理联动机制,保卫处应负责与消防部门、公安部门、教育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建立校园事故联动处理机制。

第四,建立校园事故报警制度。将报警电话在开学时向全体师生公布,并要求学生进校第一天应将此号码存入手机,向学生公布校园事故危机处理流程,确保对于校园事故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救援。

(三)善后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事故责任和处理赔偿事宜。

首先确定事故责任,确定一个事故处理部门,该部门负责与相关利害关系当事人进行磋商与谈判,对于合理地诉求,应该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事态扩大及激起其他不理智的对抗情绪。对于不合理的诉求,应耐心解释和劝解,如劝解无效,则可告知对方以诉讼方式解决。因此,该部门中应包含具有专门法律知识的人员和谈判人员。

其次,做好事后对于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对出险人员进行探望,了解困难,及时化解矛盾。

同时,做好事故汇报与公开发布信息制度。首先,建立汇报制度,对于重特大校园事故,要及时向学校委员会及相关负责人汇报,对事故处理进行评价考核,同时,应总结经验,制定新的计划方案,改革以往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完善学院事故处理机制。

为遏制流言,减少对校园的正常学习秩序的影响,应及时公布校园事故信息,实践中,有些学校在发生事故后,往往采取掩饰、沉默、甚至禁止学生谈论的方式处理事件,殊不知,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或者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事件的消极影响长期存在。建立校园事故信息公布制度,向媒体或者学生公布事故经过,对学生进行及时地心理辅导,及时消解事故的不利影响。

总之,校园事故安全防范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运作,校园事故也应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校园安全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国家的未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和杜绝校园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4/30/content_55359.htm?div=-1.

[2]周大平.让校园伤害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起来[J].河南教育,2004.2.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28002-2011【S】2011.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风险事故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05:33
商业贷款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J电气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01:14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3:32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7:54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