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井冈嫂”与红米酒

2015-02-06 11:08:51何小文
湘潮(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井井冈伤病员

◎何小文

1928年秋,因战时任务的需要,土生土长在井冈山小井村的一位朴实的中年客家妇女被动员到小井红军医院做炊事工作(名字和姓氏均无从察考,在此特尊称为“井冈嫂”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非常差的情况下,“井冈嫂”却始终以满腔的革命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和尽最大努力保证伤病员们相对吃得饱、吃得好一些。

“井冈嫂”对伤病员们很爱护,尤其对那些冲锋陷阵的年轻女伤病员们充满了慈爱。看着这些原本花一样的女孩,因为伤病,一脸苍白缺乏活力,更因气血不足憔悴得很,她心里很着急,恨不得替她们分担一些什么。也许是急中生智,“井冈嫂”想到了本地的乡亲们为了恢复体力常常喝的一种自家酿造的红米酒,她灵机一动,将家里自己亲手酿造的一缸红米酒抱到了医院,并在医生的同意下,将红米酒温热后试着喂给伤病员们喝。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凡是适量喝过酒精度约为15度红米酒的伤病员不仅伤病好得快,而且体力恢复得格外快。尤其是当年享誉罗霄的女战士曾志对“井冈嫂”的红米酒更有着深刻体验。原来,1928年冬,曾志因产褥热,“先是持续高烧不退。后来身体格外虚弱,动则冷汗淋漓,双腿麻木沉重,不能下床行走”。“井冈嫂”得知后,及时将温热后的红米酒和一点红糖水,配合医生开的一些温补调理的方剂喂给曾志喝,使得曾志羸弱的身子奇迹般的慢慢好转。自此,红米酒与井冈山红军中的伤病员特别是女伤病员、产妇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昔日饱含政治以及物质营养素的红米酒成为了一种纪念。但幸运的是,井冈山人创造性地传承了酿造红米酒的工艺,这就使得“井冈嫂”和红米酒从一种中华大美、一种红色记忆变成了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和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小井井冈伤病员
“白胖胖”是多少
Nuclear dissociation after the O 1s →(4Σ−u)3sσ excitation in O2 molecules
井冈的山泉水
心声歌刊(2022年2期)2022-06-06 05:14:26
红五军井冈突围
井冈客家山歌
心声歌刊(2019年2期)2019-05-09 03:06:28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2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
浅谈定坡度小井与天井贯通方位确定方法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