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境界

2015-02-06 10:44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头悬梁锥刺股糍粑

□ 于 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能够读出一个人的境界来。匡衡凿壁偷光读书,那是因为家境再穷困,却难不倒读书求知的信念;孙敬头悬梁读书,那是因为他读起书来通宵达旦;苏秦锥刺股读书,那是因为他要立志做大事;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名人读书,都能在书籍里找到他们鲜活的身影。

读书读出了境界,莫过于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段经典描写:“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哪里读得懂晦涩难懂之词,如何能进入老先生那样酣畅淋漓的读书境界啊!

读书,要读出境界,没有任何捷径,唯有埋头苦读、专心致志之路可走;没有任何技巧可言,但“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何意?朱熹在《训学斋规》中精辟论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出好境界,须铆足孜孜不倦的“读劲”。孜孜不倦就是要博览群书,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总结自己的读书体会,认为只要透彻了解书的内容,抓住要点,掌握精神实质后,厚书就变薄了,而且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对书本深入探讨,每页添加注解,补充参考资料,薄书反而愈读愈厚。

读出好境界,须塑造息息相通的“读境”。一旦读起书来,那就心静如水,心无旁骛。在读书人心目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陈毅同志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他嗜好读书,手不释卷。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虽身负重任,但总是挤出时间读书。建国后的一天,他应邀去亲戚家做客,在书房看到一本好书,就捧起书埋头读了起来。亲戚端来一碗热糍粑和一碟糖请他吃。陈毅应了一声,边看边吃。因为读得太专心,他把本应蘸糖吃的糍粑摁到墨盒里,结果吃得满嘴乌黑。事后,陈毅自嘲说:“吃点墨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读出好境界,须修炼津津有味的“读感”。大千世界,都在书里。书里自有黄金屋,书里自有颜如玉。读书读到了一定境界,甚至都可以咂摸出书卷的美味。高尔基爱书如命,他说:“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一本本逸散墨香的书,在读书人眼里难道不是填补精神世界的一片片面包吗?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有无闲暇,都让我们拿起一本书,汲取书籍的营养,日复一日,哪怕是一点一滴,必会滋补我们的心灵。只要坚持读下去,读进去,总有一天也会渐入佳境的。□

猜你喜欢
头悬梁锥刺股糍粑
中国成语故事:头悬梁,锥刺股
Chiese Idiom Story: To Study Hard
做糍粑
业精于勤,荒于嬉
二十八,打糍粑
头悬梁
打糍粑
头悬梁锥刺骨
腊月糍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