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本刊编辑部整理
2015年上半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下降,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明显萎缩。企业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转型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1~6月,全国造船完工1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承接新船订单111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2.6%。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807亿载重吨,同比下降9.2%。
1~6月,船舶行业88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船舶制造产值982亿元,同比增长5.8%;船舶配套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14.7%;船舶修理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9.2%。
1~6月份,88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0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24.7亿元,同比下降3.5%。
1~6月,全国完工出口船16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5%;承接出口船订单9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5.6%;6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117亿载重吨,同比下降8.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0.2%、83.4%和95%。
上半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等文件,为船舶工业带来了新机遇。
上半年,我国造船业交付了全球最大8500车位汽车滚装船、国内首艘3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全球第二大7.2万吨半潜船,批量承接了万箱集装箱船、超大型原油船(VLCC)、7800车位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LNG)动力客滚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在海工建造领域上,交付了世界首台半潜式圆筒型海洋生活平台、亚洲首艘LNG动力全回转工作船、国内首艘深水环保船。
上半年,国际航运市场延续低迷,新船市场大幅下滑,但我国骨干造船企业在逆境中优势突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完工量占全国比重57.5%,比2014年底提高6.9个百分点;新承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订单量占全国比重75.4%,比2014年底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二季度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环比逐月回升,船舶工业利润总额下滑比年初有所收窄,主要先行指标先后触底反弹,低位震荡。随着老旧船舶拆解政策的延续、内河船舶更新换代需求增多等有利因素影响,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有望实现企稳回升。
我国船舶建造正朝着设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方向发展。在政策指引和市场倒逼的双重作用下,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船澄西(广州)有限公司等国内船厂广泛使用机器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造船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半年,我国新船承接量仅为756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20.5%,位居世界第二,按照行业协会统计1119万吨,约占世界市场份额27.6%,自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份额首次下降。
国家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但政策落地尚待时日。今年以来,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未有较大改善,不少船舶企业现金流出现紧张局面。
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新船价格低、劳动成本上升和预付款比例下降等原因,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企业经营现金流余额持续减少。据统计,2015年1~5月,全行业应收账款896.7亿元,同比增长14.7%;利息支出36.5亿元,同比增长1.6%。
船东接船积极性不高,散货船改油船订单的现象频繁发生,修改船舶合同、延迟交船甚至撤单的风险逐渐加大。全行业上半年交付1853万载重吨,是2014年底预计今年交付4300万载重吨的43%,全年按计划完成交船任务困难重重。
油价低位震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营运市场延续低迷态势,大型石油公司削减投入资金。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承接订单不少为船东无租约订单,弃单风险较大。此外,海工项目首付款比例较低,船企面临船东修改设计、主要设备采购拖期、延期接受装备和撤单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