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静
摘要:本文从分析学生任务型阅读得分不高的现状入手,论述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技巧,懂得阅读的内容,享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任务型阅读;巧解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37-1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
1.抓认读训练,打好语言基础。①以适当集中,循环复习为原则扫清词汇障碍,认读字句,获得字句表面意义的理解。单词学习,一要全面,音、形、义、类不可偏否;二要注重运用,突出单词学习的交际性。②识句会意的能力:掌握句型结构模式,理解句子表达的意义。
2.抓篇章教学,优化阅读效果。课文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词义、句子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言语理解能力。
3.抓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要提高阅读速度,一方面要求学生眼脑直映阅读材料,克服不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帮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4.抓文章结构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文章的结构是作者的思维和逻辑的外在表现。“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作者的写作过程的一种还原过程。”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追寻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
5.抓课外阅读,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加强课外阅读,为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为提高阅读效果,我们要帮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
6.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随着近几年任务型阅读难度的增加,生词量增多,许多学生对任务型阅读有一种畏惧感,特别是生词比较多时。因此,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遇到生词时,要通过上下文和整篇文章的内容猜。
二、任务型阅读的解题策略
1.明确阅读任务
任务型阅读一般提供一段或几段阅读材料,在材料后设置5个任务,做题时我们应先阅读所给的任务,明确任务是什么,再带着任务去阅读材料,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去读,并能提高阅读效率。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明确任务后,应迅速阅读全文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的意图、态度倾向。在材料后的问题设置中,经常有对文章大意的考查。对于概括大意的题目,需要通篇考虑,对要点加以归纳概括,这类题目有时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但有时需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类题,属于难度较大的题,对文章还得再读一读,才能总结出来。除此之外,还经常考查“给文章拟一个标题”。这类题目可以通过寻找主题句和高频词来完成。根据英文写作的特点,主题句往往是首句或结尾句,但当没有主题句时,则应从全文中全面、简练地去提炼、概括。文章的标题可以是单词、短语,也可以是句子,但不管是什么,确定标题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概括性原则、醒目性原则。
3.精读细节,逐题攻克
①寻找细节,从原文中找答案。在经过第二步泛读全文之后,对于材料后面问题的细节考查题,在文章中所处的大体位置有所了解。然后就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来寻找细节在原文中的对应,跳读的目的就是为细节寻找答案。如阅读填空或填表题,这种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以填写词语或补全句子的方式完成表格或图表。还有一些题目是对文章细节的直接设问,答案通常可以从原文中找到。从各地中考题看来,此类题目是有相当比例的。
②精读细节,理解深层含义。任务型阅读,也是阅读理解的一种题型,不仅考查学生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可考查学生通过已知信息进行推理,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因此,这就要求考生要具备通过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能力和透过字面意思解读深层含义能力,这一类型题在阅读测试中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在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考生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捕捉文章中有关的信息,精读特定细节及周围的句子来帮助理解。做这一类型的题时,还需注意:①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观点为依据,立足原文,推断未知。不能主观臆造,凭空想象,随意揣测,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②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一些线索,对文章的表面意思进行挖掘加工,悟出作者的深层含义或弦外之音。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来答题,还需要注意一下“答题要求”:①在答题时,总的原则就是:能简略回答,尽量简略回答。②书写要规范。句子开头首字母要大写;标点符号要规范,并能正确使用;单词拼写要正确无误;单词书写要认真。这些方面也要引起考生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③作出适当调整。在回答时,同学们应对照题目,根据需要对句子的人称、单复数、时态、语态、词性、主谓搭配等作出适当的调整。
4.通读全文,仔细检查
在完成所有任务后,同学们还应结合题目再把全文通读一遍,认真核实答案,同时还应检查一下书写的规范性及句子的人称、单复数、时态、语态、词性、主谓搭配等,这是答题的最后一步,同样也很关键。因此,同学们平时应养成做完题后仔细检查的好习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