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麻烦大了?

2015-02-05 20:54
南方周末 2015-02-05
关键词:正品工商总局假货

张劼

工商总局与阿里巴巴这个级别的神仙打架,难得一见。下面萃取论战精华。

2014年1月23日,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共92个批次的采样,重点监测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等。其中淘宝网采样51个,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此外,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采样分别为20个、7个和10个,正品率分别为90%、85.71%和80%。其中,京东商城和1号店的非正品均来自非自营商家。

1月27日,淘宝官微发布长文《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点名质疑工商总局网监司刘红亮“违规吹黑哨”。

1月28日,工商总局披露《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内文是2014年7月16日网监司行政指导工作小组、浙江省工商局、杭州市工商局及阿里巴巴集团主要负责人员及核心部门管理团队参加的行政指导座谈会纪要。

白皮书前言说:“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鉴于目前监管情势,为廓清种种认知,现将行政指导座谈会有关情况如实披露如下。”后一句话带了情绪。前一句话暗含机锋,有可能成为阿里巴巴在美国遭受集体诉讼的事由。

白皮书认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五大问题,包括“涉嫌在明知、应知、故意或过失等情况下为无照经营、商标侵权、虚假宣传、传销、消费侵权等行为提供便利、实施条件”。对这些问题,“阿里巴巴集团认为,目前自身存在的最大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假货、知识产权和炒作信用”。

同一日,淘宝网表示,向工商总局投诉刘红亮“程序失当”与“情绪执法”。

对这场PK怎么看?挺阿里巴巴的,赞其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有之,认为其开启与政府平等博弈新气象的有之。1月30日,《经济参考报》文章《“淘宝PK工商局”开启市场监管新常态》认为“这个事件最令人感兴趣的并非谁占几分理,而是其中反映出的政企关系新气象”。

不过,理还是要辨的。1月29日,财新网文章《淘宝工商对决:情绪战后的真问题》引述专家观点:“这反映了阿里巴巴还没有完成从一家民营互联网公司向上市公众公司的转变:用非常不合适的方式对待了一件严肃的指控。上市企业处理这类问题应该有更严谨的程序,法务等各部门都应该参与事件处理。”直指阿里借小二之口回应之不专业。

文章认为:“舆论喧哗一场之后,如果监管环境能就此改善,网络假货问题能借此启动各方联动,取得一致思路,则善莫大焉。至少,对普通人最关心的基本问题:淘宝到底有多少假货,总该有个说法吧。”

同一日,《人民日报》文章《企业不能借规模自重、挟资本生威》诘问:“就连马云本人也坦承,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那么,既然认下了假货之弊,还在矫情线上、线下谁是源头,还在纠结平台、商户谁的过失,是不是有些避重就轻?要知道,制假售假,皆是违法,同样难以原谅。”

文章认为:“工商总局相关报告、白皮书,发布的不是过早,而是太晚。据悉,早在去年7月,便召开了座谈会,双方已就主要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不知为何未能及时发布。回过头来看,这不是爱,而是害……可以说,监管部门先松后严,没有一把尺子量到底,才是更大的‘程序失当。”这话说得很重,亦具有一般媒体评论所没有的分量。

看起来,火药味越来越浓了,但事情却突然峰回路转。1月30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马云称阿里巴巴将配合政府打假,加强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同时,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称:“(上述白皮书)其实质是座谈会的会议记录,并不是白皮书,该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给了阿里很大的一个面子。

不过,损害已经造成。上述白皮书,点出了阿里平台的假货问题及IPO信息披露瑕疵问题(“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再加上阿里2014年四季度财报营收数据低于市场预期,这导致阿里巴巴股价在两天之内暴跌12.8%。

在白皮书发表一日之后,从1月29日开始,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迅速行动起来了,先后宣布将就阿里巴巴及其高官是否违反美国联邦证券法展开调查,并将发起集体诉讼。显然,工商总局的白皮书是一个利器,其在美国的法律效力得看美国法庭的认定。阿里巴巴面临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正品工商总局假货
冬虫夏草鉴别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浸润“正品”课程文化培育学生自信人格
假货地图
奢侈品假货是正品的6倍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绘潭
网购假货现象调查四成用户对假货“忍了”
把老妈整成“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