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的产物——“巴库”号诞生记

2015-02-04 01:38陈肇祥
兵器 2014年5期
关键词:巴库设计局黑海

陈肇祥

基辅级改进型诞生

作为苏联第二代航母,基辅级各舰的设计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四号舰“巴库”号。在最初的设想中,“巴库”号以基辅级第二艘“明斯克”号为原型。不过在设计过程中,苏军有大量新式武器开始列装,海军作战方法也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飞行经验日趋成熟,因此即便是已确定好的“巴库”号建造方案也要有所改动,况且苏联社会也要求造船工业必须拿出现代化的航母方案,其性能必须比同系列的前三艘航母更先进。

由于改动过大,涅瓦设计局不得不重定“巴库”号的战术技术任务,展开了一系列更具体的细节修订,如重量估算、隔舱分配和武器布局等。从外表来看,这些改变主要集中在飞行甲板和舰岛方面,目的是尽量减少干扰飞机起降的空气涡流。“巴库”号的舰体轮廓还是沿用了基辅级的设计方案,目的是为了安装前几艘航母所使用的全套航船索具,只有舰尾进行部分修改。为改善预定上舰的雅克-41歼击机的飞行条件,1979年10月10日,苏联决定以基辅级第三艘“新罗西斯克”号为试验平台,在它上面测试排气式起飞弹射器。这是一种大型喷气装置,气体通过专门管道从甲板上的气孔喷出,利用这种强大的气流将飞机托起,使舰载机更易于升空。“新”号的试验证明这种异想天开的弹射器达不到预期目的,最终只能拆除。“巴库”号也没有采用这种弹射器。

1977年8月10日,黑海造船厂才收到“巴库”号船身的建造图纸,但建造工作不能立即启动,主要原因是该舰的水上部分发生了改变,由于蒙皮不能承受设计改进后的拉力,肋材外面必须加装更厚的防护装甲。为确定防护装甲的设计方案,设计师在82个模拟隔舱内进行破坏性试验,与此同时,水下防护装甲也在进行同样的试验。同一个月,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讨论“巴库”号的武器搭配问题。最终确定:作为新的重型载机巡洋舰,“巴库”号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挥自身的防空、反舰和反潜能力,掩护在战区活动的战略导弹潜艇、水面舰艇作战群和海军航空兵的岸基轰炸机群,强化苏联海军遂行远洋独立作战的能力。

在舰载机方面,会议确定“巴库”号在战时搭载36架飞机,其中包括不少于12架雅克-41和雅克-38垂直起降歼击机、4架卡-25RLD电子侦察直升机、2架卡-25PS搜救直升机和一定数量的反潜直升机,航油储备占航母总燃油储备的50%以上。此次会议还确定了“巴库”号航母自备武器的方案,用新型“匕首”防空导弹系统取代原基辅级航母上的“风暴”系统,用RBU-12000“蟒蛇-1”反鱼雷系统取代RBU-6000反潜火箭,同时将P-500“玄武岩”超音速反舰导弹系统的弹药基数增至24枚。戈尔什科夫还亲自提议,将基辅级上的76毫米口径火炮更换为100毫米口径。

“巴库”号是当时苏联海军装备无线电设备最多的水面舰艇。仅通信天线就有80部,所有雷达、电台等天线加起来共120部,这还不算后来建造过程中追加的设备。基辅级前三艘所配备的“旗帜”雷达(使用“日出”大功率天线)被“火星信风”固定式相控阵雷达系统取代,该系统也导致“巴库”号舰岛构造明显不同于基辅级的前三艘。由于“火星信风”属于新装备,一贯慎重的苏联军方还特意为“巴库”号安装了MR-700M“军舰鸟”-M1三坐标抗干扰雷达作为备用,以防前者失灵。

“巴库”号安装第三代MVU410“伐木工”综合作战指挥系统和配套的7种先进无线电设备,同时还要安装MVU-430“转圈”航空兵作战指挥系统和“草坪”歼击航空兵导航系统,它们既可指挥本航母上的飞机作战,又可指挥其它飞机实施协同作战。

开工建造

1978年2月17日,黑海造船厂终于开始了“巴库”号的建造工作,该舰的工厂内部建造代码为“104产品”。同年12月26日,苏联政府为“巴库”号举行龙骨铺设仪式。

建造“巴库”号时,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遇到了数不胜数的难题。安装声呐罩所需的高强度导流罩直径为8.4米,而安装精度却以毫米计算。在舰上层建筑的有限面积内布置众多且用途不类的天线,除了在上述设备同时工作时保证其电磁兼容性外,还必须精心设计安装位置使它们有尽可能宽的观察区域。

工程进行期间,计有28个工业部门的1000余家企业参与协作。比如在设计舰体时,涅瓦设计局与克雷洛夫中央科学研究院联合进行了研究,在舰载装备方面,与下诺夫哥罗德机械工程试验设计局、卡莫夫设计局、“牛郎星”设计局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巴库”号上,设计人员开始向西方学习,对适航性、生存性、隐身性、居住性及机动性等以前设计时很少考虑甚至是忽略不计的方面都给予充分考虑。而在这之前,苏联大型水面舰艇在设计时,只考虑将舰载武备效能发挥至最大水平,别的方面能省略的都予以省略。

航母所需的锅炉、柴油发电机、汽轮机、导弹装填机等大型设备要想在上一层甲板铺设前吊装就位,就需要成套大型设备的生产厂家在舰体建造程序规定时间内完成,研发、制造、测试等工作都需要按部就班,否则整艘战舰的建造周期必将延长。涅瓦设计局与黑海造船厂颇感头疼的莫过于无线电工业部的拖累,后者总是按照自己的方法不断更改或改进其预定上舰的电子设备。往往是军舰要去试航的节骨眼上,电子设备还没制造出来,即便是造出来的许多电子设备,留给施工单位的安装和调试时间也极为有限。像“巴库”号后来即将离开黑海造船厂码头时,“匕首”舰空导弹的火控雷达才送过来,黑海造船厂和涅瓦设计局绞尽脑汁,勉强在舰体右舷上找了一块地方安装。

更要命的是,苏联海军在建造时经常提出新的设计改动,有时这些改动甚至涉及重新切开船身等“大手术”,结果“巴库”号的建造进度严重落后于计划,它本该作为贺礼献给即将到来的苏联第12个“五年计划”(1983年开始),然而当1983年到来时,它只完成了77%,且已经消耗了530万个工时!可以说,在无休止的设计与校正中,“巴库”号已不再是一艘战斗舰船了,而变成一个试验场。有人将“巴库”号戏称为“1143.42工程”,意为“1143.4工程”(即“巴库”号本身)的第二艘航母,意思是这么多改动加在一起,足够再设计建造一艘“巴库”号了。不过从好的方面看,设计师、造船者和海军人员在“巴库”号身上解决了许多未来在建造大型常规起降飞机航母时不可逃避的问题,因此“巴库”号的付出又是值得的。endprint

并不轻松的试航

1982年2月,“巴库”号飞行甲板拼装完毕。1982年3月31日正式下水(下图)。1984年第三季度,经苏联海军总司令部再次校正过的“巴库”号设计方案再次送至黑海造船厂,这时候谁也不再说“按计划于1983年交货”了。1983年11月,苏联海军总司令部正式任命利亚金中校为“巴库”号首任舰长,巴克舍夫中校担任舰载航空兵主任,开始计划向“巴库”号派驻官兵,但这一工作不久便停止了,第二年又推迟了两次。通过总结,苏联海军发现问题发生在军官身上。原来绝大部分预定上“巴库”号的人并非从海军部队转调,而是从高等海军学校刚刚毕业的学员,他们既没有作战经验,又没有管理经验。直到1985年2月,航母上所有军官和准尉的位置才补充完毕。从那时起,苏军大型水面舰艇乘组人员缺少丰富战斗训练经验的问题就已显现出来了。经过各方协商,工厂和海军派出专家对航母船员进行专业培训。1986年2月,结束培训后的船员们来到黑海造船厂,6月开始进行系留训练。9月23日,船员正式进驻“巴库”号。

1987年1月6日,“巴库”号开始进行工厂级航行试验,随后是国家级试验。7月8日,雅克38第一次在“巴库”号甲板上完成短距起飞。在交验航母的航空系统时,苏联政府特意从费奥多西亚的苏联空军第8红旗科研所抽调了数百名军官,上级的要求是航空系统上的每颗螺丝都要求一名校级军官进行检验。所有舰载武器都要进行实弹试射,其中“玄武岩”导弹射了三次。由于在黑海没有足够大的水上靶场,所以该导弹的试射距离被限制在80千米以内。“匕首”导弹在试验过程中遇到一些麻烦,好几次在发射后都没有飞向靶标,有一次还差点击中航母自己的舰岛。有意思的是,“巴库”号在试验过程中一直使用“111”这个舷号,后来的“第比利斯”号航母在试验时也沿用了这个暂时性舷号。1987年8-10月,因黑海造船厂检修,“巴库”号的试验工作被迫中断,航母被送到塞瓦斯托波尔喷漆。

1987年12月11日,饱经磨难的“巴库”号终于收到一份由库尔格利亚科夫少将签署的国家接收委员会接收单,意味着它正式被接纳为苏联海军的一员。至此,苏联政府已为“巴库”号航母花去6亿卢布的建造费用,其中仅购置无线电装备就用掉2.4亿卢布,整个建造过程共花费2500万个工时。当然,按照军方要求,“巴库”号的后续改进工作仍将持续。这不像今天的俄军,拿到新军舰就欢天喜地了,哪还有闲钱去给自己的军舰精雕细刻。endprint

猜你喜欢
巴库设计局黑海
黑海深处时间静止
黑海里的水为何呈黑色
苏霍伊与苏霍伊新机设计局
夜梦
没事请到丰城玩
没事请到丰城玩
没事到丰城玩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冰冻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