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2015-02-04 09:08:45甘凤春段文杰郭道荣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重庆文化

甘凤春段文杰郭道荣

(1.中共武鸣县委党校,广西南宁 530100;

2.重庆市文化发展研究会,重庆 400020;3.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中国香港 999077)

浅析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甘凤春1段文杰2,3郭道荣2

(1.中共武鸣县委党校,广西南宁 530100;

2.重庆市文化发展研究会,重庆 400020;3.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中国香港 999077)

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依托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重庆文化产业正在处在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文化市场日益活跃。但因产业发展观念固化、产品缺乏地域性特征、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重庆的文化产业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研究建议重庆文化产业应重点掌握人才、科技和创意三个关键因素,合理利用文化资本,吸收高素质专业人才,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重庆 文化产业 现状及问题 对策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是具有三千多年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建设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其培育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既可提升重庆的城市品位和文化影响力,又可带动经济高速增长,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1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不同类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

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文化产业,形成了国营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交融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重庆不仅培育了一批国有骨干文化集团,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还“累计发展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8326户,解决就业6.78万人”[1]。

1.2 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因为文化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政策上的支持,重庆的文化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经济效益和规模都有明显提高,逐渐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统计,2010年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38.75亿,“2011年重庆是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9.49亿元,占GDP比重接近3.1%”[2]。

1.3 文化市场日益活跃

据统计, 2012年,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站)1038个,举办展览3478个,比上年同期增涨21.22%;组织文艺活动15818次,比上一年同期减少417次;举办培训班11115次,比上一年同期增涨35.75%。[3]

2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2.1 文化产业发展观念固化,文化产品特征不足

重庆历史的演变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如古有巫山古人类化石遗址、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近有蒋介石官邸云岫楼、红岩革命纪念馆等,这些凝固的历史,维护着山城的风貌,丰富着城市的内涵,传递着城市的文脉。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文化竞争”和“文化个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以及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有限,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局限于传统文化产业上,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重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个性”,产出的文化产品地方特色不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并对文化体系和文化品牌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加上动漫游戏、现代传媒等代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投资吸引力不足,致使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外部资金注入不足,非国有文化企业更多的是依赖政府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赢取发展资金。

2.2 现代文化产业人才储备不足

2012年,重庆市共有高等学校64所,高等教育毕业生23.8866万名(其中,研究生1.3844万名)。由此可见,重庆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输出能力。2010年,文化机构从业人数仅为1.3万人,其中从事文艺科研工作的仅有29人。[5]人才匮乏将使创意不足,并可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或止步不前。

3 重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尊重人文地理环境,合理利用文化资本

现代文化产业具有显著地地域性和经济性特征,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对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有效开发利用和高科技创意创新元素的加入,因此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升级过程中必须对文化资源做好类别和功能划分,扬长避短,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集群。例如,重庆非常著名的火锅文化、钓鱼城以及历史悠久的巴渝文化等等,必须将这些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文化产业发展。

3.2 掌握文化产业发展“捷径”,吸收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才、科技和创意是相辅相成的,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也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创意融入。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产业集群的形成还是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的打造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的规划和运营。因此,重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产业基地,培育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为重庆文化产业的跨步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3.3 改善传统发展观念,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作为一种市场运营的方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产业的形成需要将特色文化经过高新科学技术的创意再加工,才能打造出一批符合现代人类需求的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产品。英国、深圳、香港等地区融合人才、科技和创意三大元素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是很好的经验借鉴。因此,重庆必须更新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念,在保持当前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势头的情况下,吸纳资金、引入新技术和新观念,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辟新型文化产业消费市场。

[1]重庆日报.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发展正在路上[EB/ OL],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8/15/c_112728870.htm,2012年8月15日.

[2]李晟.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市支柱产业[EB/OL], 重庆晨报http:// cqcbepaper.cqnews.net/cqcb/html/2012-12/21/content_1599189. htm,2012年12月21日.

[3][5]重庆统计信息网.《重庆2013年统计年鉴》[EB/OL]. http:// www.cqtj.gov.cn/html/tjsj/tjnj/14/05/7082.html,2014年10月25日.

[4]黄晓梅.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4):78-81.

[5]重庆统计信息网.《重庆2011年统计年鉴》[EB/OL]. http://www. cqtj.gov.cn/html/tjsj/tjnj/14/05/7082.html,2014年10月25日.

本课题为2013年度重庆市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动力机制与实践战略: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思考,项目号13DH020)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段文杰。

甘凤春(1989—),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现供职于中共武鸣县委党校;段文杰(1987—),男,江苏常熟人,博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跨文化比较。现供职于重庆市文化发展研究会、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重庆文化
重庆客APP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谁远谁近?
在这里看重庆
今日重庆(2017年5期)2017-07-05 12:52:25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