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慧
摘要:职业院校毕业生考评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与社会认可度,而毕业生的质量又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了使职业院校最大限度的实现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吻合度”,培养出实践技能过硬、企业满意、社会认可度高的毕业生,必须改革、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毕业生考评体系,拉近学生与企业、社会的距离,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一个更加完整的评价模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 毕业生 评价体系 改革
0 引言
近几年,政府非常重视高职教育,也对高职教育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理应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更需要紧密贴合社会、企业的需求。按照重实践、重技能培养、紧贴企业对人才需求就成为改革体系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要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过硬的毕业生,必须引入企业评价指标,将企业评价与学院评价结合起来,进一步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必须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考评体系重构。
1 科学调整考评目标,引入企业评价
毕业生一切努力就是为了通过一门门的考试,拿到罗列各科成绩的学校的毕业生推荐表,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如此一来,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并不能真正成为有一技之能的实践性员工,也违背了政府、社会、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期许。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毕业考评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毕业评价,某一个学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通过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对实践知识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更科学的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企业派员工到职业院校兼职上课,传授学生实践技能,对实践技能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检验技能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职业人素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通过企业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社会视野,对学生关注社会、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到各种不同的校企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多面手”,能尽快熟悉、进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工作、学习。同时,引入企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激励学生——鞭策学生努力进步,给学生搭建更宽广的就业平台。
2 企业参与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考评体系应具备的功能
2.1 导向功能 考评是对某一个事物存在价值的判断。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考评应该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安排教学活动,企业需要什么技能,高职教育就要传授什么技能,社会需要什么员工素质,高职教育就要培养相应的员工素质。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考评,就要以这些评价要素为出发点,形成积极、正面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所学所练,企业这个评价指挥棒要在考评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激励功能 研究高职教育考评体系的内容和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技能短板,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不断交流沟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价值和企业的认可度,使学生更有动力进行实践技能的学习。
2.3 竞争功能 通过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毕业生考评体系,对学生进行考评,这种考评的结果可以体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距,通过这种差距排序,形成一定的顺序或等级,使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竞争的功能。这种良性的竞争是学生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拓展考评内容
3.1 从“偏重考评理论知识、文化素质”到“注重考评职业综合素质”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考评体系中,通常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文化素质的考查,而缺少考评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笔者在与很多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企业更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也就是在职业技能之外的职业人综合素质,比如说学生的商务礼仪、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耐挫力等等。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通过一些公共课程的学习来达成,一方面需要企业的指导与帮助。通过安排一些礼仪讲座、礼仪比赛;通过安排一些团队合作竞赛项目;通过增加职业院校学生的“隐形课程”(口才与演讲、办公软件应用、社会责任等),完成学校部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评。通过安排学生在每个学期到企业参加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逐步培养,企业对学生进行评价,完成企业部分对学生职业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评。
3.2 从“注重考评课内知识”到“不仅要注重考评课内知识更要考评课外知识” 目前,一般传统的职业教育考试都还是围绕教学大纲来进行,尤其是一些偏“文”的专业,比如说会计类相关专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语言类相关专业,也就是老师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更有甚者,老师担心学生的考试通过率问题,还帮个小忙,画个小范围。学生考前,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如此一来,一方面很难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一方面又减弱了学生课外自学的动力,知识视野和社会焦点事件关注度不够,尤其是和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增设一些和这些焦点问题相关的附加拓展题目,着重考察学生对这些专业相关问题的思考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同时,和校企合作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可以让企业将一些实际问题或考察重点引入传统考试过程中,丰富对学生的考察和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毕业生考评系统。
3.3 从“注重考评知识”到“注重考评实践能力” 传统的考评系统,很容易导致学生平时光说不练,光背不思,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旦遇到实际难题就感到无从下口,无法应对。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及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毕业考评系统中应该以“够用”为原则学习理论知识,铺垫理论根基。更要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对考评系统进行革新。
首先,要适当减弱“笔试”在考评系统中的主角地位,综合运用多方式、多维度的考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口试来考察学生的应变力、表达力、反应力等;通过教学软件,考察学生的模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到企业参加实践,考察学生的业务操作水平;通过给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重,增加论述、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题目的分量。最后,在学生毕业之前,增加综合测评环节,侧重实务,偏重技能,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比如说引入企业进入毕业考评体系,增加综合实训环节,而综合实训环节的分值由企业给出80%,学校给出20%,综合实训合格,才能修满实训学分,顺利毕业。
附表一 学生到企业定岗综合实训评考核成绩表
■
3.4 建立区分度好、个性特征明显的“宽幅”评价体
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先是对学生的单项进行评分,然后又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一个综合评分,来表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这种操作,会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清晰,得到仅仅是一个或一组数字。其次,无法体现学生的特征。比如说甲学生专业成绩好,但基础课成绩不理想,乙学生专业成绩一般,但基础课成绩很优秀,最终有可能甲和乙的成绩是一样的,无法明晰的表示出甲学生和乙学生的特征。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否建立分数与文字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在给出分数的同时,给出具体的文字,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建立“宽幅”评价体系,将各级指标分别转化成相应的等级,以便于区分学生的特征,区分度好。比如说,可以将分数转换成优、良、中、差、不合格五个等级,先按照专业成绩进行排名,然后按照前10%为优,10%<排名≤20%为良,20%<排名≤60%为中,60%<排名≤80%为差,最后剩余的2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1(1).
[2]张峰.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探索[J].时代经贸,2011(27).
[3]李庆章.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其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高校2012年教改项目《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2626)和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企业参与的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编号WJ125YB00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