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损芦衣

2015-02-03 20:49张明
民间文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后母对子棉衣

张明

闵子骞(前536一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后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他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了闵子骞孝行的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失去了慈母之爱,子骞的童年生活很孤苦。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后母,生活才算有了改变。刚开始时,继母待闵损还好,可不久,后母生了两个儿子,从此情形就逐渐改变了。她只慈爱自己所生的骨肉,对闵子骞开始冷落了起来,处处看他不顺眼。父亲在家时还好些,等父亲出门儿做生意离开家,她对待三个孩子就有区别了,对两个亲生的儿子关怀备至,对子骞却很不好。到了冬天,大雪纷飞,后母给自己两个亲生的儿子穿上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孩子穿得暖暖的,天再冷小脸也是红扑的。可对子骞就不一样了,后母给他做的棉衣里面不是棉花,用的是芦花。芦花就是芦苇所开的花,根本不保暖。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被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即使这样,子骞从来没有一句抱怨。

一天,子骞的父亲要外出去办事,子骞驾好车,父子二人就上路了。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子骞身穿芦苇花做的衣服,哪能抵挡住这般寒冷!他的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裂了。一阵寒风吹来,子骞颤抖着身子使劲抓住辔鞍,由于手冻得僵硬,哪里抓得住,马车失去控制,剧烈地颠簸起来。坐在后面的父亲被晃得险些跌倒,气得大声呵斥起来:“这么大了,怎么连马车都驾不好……”话没说完,马车又剧烈地晃动了起来。“停下!”说着话,父亲跳下车,举起鞭子朝子骞抽去,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正要斥骂时,父亲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再一看子骞的衣襟,不禁一愣,紧接着脸色大变。原来,他细看子骞的棉衣,里面全是一丝丝的芦苇絮!这样寒冷的天气,人怎么受得了啊,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呢?父亲顿时火冒三丈,他万万没想到,平时能说会道的妻子竟然这样虐待子骞。

回到家后,父亲当即决定把后母赶出家门。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了,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了!求你了,不要让母亲走啊!”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后,悔恨知错,从此也把子骞看成和自己的小孩一样,从此全家和睦,温暖如初。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日: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子骞的孝敬、纯洁、淳厚、善良既感动了父亲,又感动了后母。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母赶走,这个家庭也许就从此天伦不再,妻离子散。正是有这样一位孝子,才使这个家庭变得幸福温馨。这个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后代的人都不约而同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母对子棉衣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棉衣
捅破那层窗户纸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捅破那层窗户纸
给树穿棉衣
文化滋养文字 情境创生情趣
——《古对今》教学活动设计
对学学习在数学总复习中的作用
在春联里徜徉
看不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