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民间小调音乐特点分析

2015-02-03 10:52侯静宜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昆明分析

侯静宜

摘要:昆明山川秀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民歌是民间文化中的一大类,通过对民间小调的研究,对昆明地区的人文风俗、文化特点等均可窥见一斑。

关键词:昆明  民间小调  音乐特点  分析

昆明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造育了昆明民歌小调曲调悠扬、节奏明快、情感真挚、语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歌小凋的收集整理工作,使昆明民歌小调得以发扬光大。如《猜调》、《耍山调》、《放马山歌》、《今年梅花开》等,就是20世纪50年代由云南省著名民歌歌唱家黄虹等收集整理的,其中以《猜调》最为著名。

昆明民间每逢节日,还有对歌、对调子的习俗。如每年农历“三月三”,有西山“玉兰调子会”、“金殿”对歌会等民间歌会。届时,各路民间民歌、调子“高手”云集,人如海,歌如潮,热闹非凡。对歌往往从试探对手开始:“妹唱情来哥知意,先唱几句丢过去”,对方心领体会,接着便你一歌,我一曲,即兴发挥,尽情歌唱。歌曲内容有表现爱情的,也有表现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近年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歌词多了起来。如:“盖起砖混新式房,冰箱彩电家里搬”,“顺应民心事好办,风调雨顺财门开……”等。民歌小调深意切,句句道出群众的心声,恰如一位民歌手唱的“先生教书有本本,山歌无本字字真”。

一、昆明民间小调的分类

昆明的民间小调通常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以反映生活内容的居多,根据歌词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情歌、生活歌和嬉游歌等种类。

(一)生活歌

主要反映昆明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小调,这些曲调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这种题材在其他民歌体裁中不多见。如下例:

例1:《嵩明小调》

(二)情歌

在小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其艺术水准往往也比较高,这些曲调健康美丽,表达了劳动人民朴素、真挚的感情。如下例:

例2:《昆明小调》

这首情歌为E徵调式,歌词中大量方言衬词的使用打破了歌曲的规整节拍,而让歌曲变换于2/4拍与3/4拍之间,含蓄地表达了阿哥对阿妹的思恋之情。

(三)嬉游歌

属于游戏类小调,歌词主要为嬉戏逗趣、问答启智一类的内容。这类小调往往音乐情绪轻松愉快,娱乐性强。也有一些小调通过增加一连串的方言衬词,提高演唱速度,丰富演唱时的趣味。

例如歌曲《咕噜词》,唱词是这样的:“说那个起着来吔那个来着啊啦啦地唱起咕噜噜地来,那个遇着小吔那个船那个啊啦啦地顺水咕噜噜地来吔,那大船飘飘啊啦啦地梁山咕噜噜地伯,那个小船那飘吔那个飘着啊啦啦地祝英咕噜噜地台。”

这首小调的歌词中增加了“啊啦啦”、“咕噜噜”的方言衬词,体现了歌者流利的口才,朗朗上口,饶有趣味。

二、昆明小调的音乐特点分析

(一)旋律特点

昆明小调的音乐具有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音乐性格曲折、细腻,常常交情感的抒发寄托于叙述性的旋律和唱词之中,抒情与叙事交融在一起。因此,小调的情感表达是含蓄的、曲折的、有节制的。并因有更多艺术加工的可能,使之形式上精雕细刻,更加规范。在节拍方面,小调比较规整,不像山歌那样自由悠长,也不像号子那样有比较明显的律动性。另外,小调中所使用的节奏类型比较多样并分布均衡。与号子和山歌相比,小调的乐汇变化比较多,旋律的进行多呈曲折形态,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

旋律中suo、la、duo是常用的骨干音,很多歌曲一开始就以这三个音起头,如例1《嵩明小调》以及例2《昆明小调》的乐句开始均使用了这三个音。

(二)节奏节拍特点

昆明小调往往速度适中,节奏型以后十六分音符和均分的八分音符居多,偶尔穿插使用十六分音符,附点和切分节奏使用较少。节拍方面,多为2/4拍和3/4拍,也有不少歌曲中衬词的频繁使用而打破了原本规整的结构,歌曲频繁变化于2/4拍和3/4拍之中,同时节奏自由舒展又富于变化,拖腔较长。

(三)调式特点

使用民族五声调式,变音较少,较常见的调式为徵调式,而后为商调式和羽调式。

(四)句式特点

乐句常采用同头异尾的平行结构,但也有一些乐句的头不一样,但却采用某个相同的音型作为每个乐句的结尾,如同一个终止式一般,这种现象在民歌中很常见。

例3:《四平腔》

这首民歌由两个长大的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结束时都采用了相同的结束方式,即第八小节和第十六小节处,由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和前倚音构成,很有特点。

在乐句的规整性方面,方言称词的使用经常打破乐句的方正性,显示了民间小调自由、即兴的发展特点。

(五)歌词特点

昆明民间小调歌词的表现手法具有重复性特征,这种手法一般是指歌者为了强调某件事物,某种感情或者某个动作,往往在一首小调中连续、反复地多次出现某个字、词甚至句子。重复使用的字称为叠字,词称为叠词,句子则称为叠句。

如例2的《昆明小调》,歌词中反复出现的衬词“那个”,是典型的方言表达特点,重复使用的“那个”使歌词节奏鲜明,更富有音乐美,让歌者在即兴编曲时能够更顺口也能够加深所抒之情,达到预想的效果。

在修辞方法上,常采用“比兴”的手法,尤其体现在情歌中,歌者为了表达对恋人的爱慕与思恋,常以某种事物作比,借以传情达意。除此以外,昆明小调常采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在叙事中自然地过渡到情感的抒发上。

三、昆明小调的社会功能

民歌小调来源于民间,反映了人们对养育自己一方水土的热爱,抒发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昆明民间小调是昆明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一)传情达意,表达思想感情

借歌传情、表达胸臆,是男女青年相互表达爱恋的很好的一种方式,多少年以来,在通讯极不发达的时候,它在男女青年情感表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民间民俗生活的重要方式。

(二)娱人自娱,丰富业余生活

在过去,人们的业余生活相对单调,闲暇之余聚集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音乐可以娱人,也可以自娱。在劳动中产生、发展的民歌更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在一些长时间、单调、重复性的劳动中,比如插秧、采茶、摇橹、车水等等,人们会唱起号子,减少单调和枯燥的感觉,相对地消除了疲劳。而在长时间的手工劳动、赶集、上店的旅途中,如果人们唱起小调,就可以消除寂寞,带有明显的自娱性。

(三)传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都是人们在日常的音乐传播实践中进行的,其积极的文化传播功能的发挥既是民间音乐得以产生和生存的动力,更是推动民间音乐艺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口头音乐的传播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生活风俗等得到了积极的传播与交流。

(四)移风易俗,陶冶人们情操

尽管一般人欣赏音乐的目的在于娱乐,但在娱乐过程中,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因此,教化也是音乐的主要功能之一,而教化的形式则是“寓教于乐”。在音乐的传唱中,人们不知不觉就感受到了民间风俗、文化习俗。

总之,昆明民间小调是昆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的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中,创作和传承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民歌。随着历史的发展,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特点,极具地方特色,这些民歌贯穿于昆明人民人生的各个阶段,覆盖着昆明人民生活的不同层面,展示了昆明人民生活状态和人文风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云南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朱海鹰.云南民族音乐研究与教学需要扩展更宽的视野[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3).

[2]洛桑.文化生态视野下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3).

[3]张云峰.浅析音乐的社会功能[J].华章,2010,(28).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昆明分析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昆明美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