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三龙
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林业部门,不仅要让国土绿化,还要考虑未来国家发展的木材需要。加快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实现“远看一片绿、近看有大树”的目标,就能使未来的木材需求得到保障,林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良好的生态真正形成。
围绕可持续发展开展优材更替实践
近年来,湖南林业人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热情,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了山头地块。
转变理念。2008年,我上任时对全省家具市场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结果发现,湖南本土家具材料只有传统的松、杉、杨、桉、竹等低档材,高档地板、高档家具几乎是清一色的“舶来品”。而森林资源清查也表明,全省珍贵树种资源除少量散生分布外,人工栽植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栽植普通树种或速生林周期很短,只要5到10年就可见到效益。而栽植优质珍贵树种,一个周期少则50年,多则上百年,即使效益很高群众也因时间久远而不愿去栽。这一现状,与湖南作为林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对此,我提出:林农搞短期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能搞短期行为。省林业厅作为省政府组成部门,从本届党组开始,必须结束湖南人工造林不栽优质树种的历史。
付诸实践。厅党组作出了在全省推进“测土配方、无节良材、优材更替和创新品牌”四项工作的决策,其中的“优材更替”,即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逐步把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一部分普通树种更替为优质珍贵树种。2009年,在没有国家专项补贴和财政资金扶持的情况下,湖南在全省国有林场和风景名胜区营造珍贵树种6600公顷,次年又扩大到2万公顷。没想到这一行动实施后,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看到了种植珍贵树种的长远价值,开始纷纷效仿。为顺应群众需求,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铺开“湖南省珍贵树种进农家活动”,通过免费发放珍贵苗木和提供技术支撑,将珍贵树种种在林农的房前屋后与庭院。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传递给了市场和群众。
初显成效。至2013年,政府层面上,我厅已累计投入资金11亿多元,完成优材更替4.9万公顷。市场层面上,全省已有420万农户在房前屋后栽植珍贵树木3650多万株。目前,我省新宁县、金洞区、安化县、鼎城区已被国家林业局授予首批“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栽植的珍贵树种有红豆杉、榉木、红稠、银杉、铁尖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和一些珍贵的药材。如新宁县红豆杉基地3300多公顷,安化厚朴培育基地6600多公顷,金洞林场楠木基地1300多公顷。通过优材更替,“远看一片绿、近看有大树”在一些地区开始成为现实。
紧扣试点机遇探索木材储备模式
可以说,具有湖南特色的优材更替,就是实实在在的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借助优材更替的经验和机制,在2012年国家启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后,湖南作为第一批试点省份开展了积极探索,初步解决了谁来储备、怎么储备、储在哪里的问题。
不搞单打独斗,力求多元投入。把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国家区域扶贫项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造林项目结合起来,融合造林补贴、森林抚育、林业外资贷款、林业贴息贷款等项目资金共同参与建设。如结合种苗补贴政策,建立保障性苗圃,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所用良种苗木实行政策补贴。又如,结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工程等,加大林区道路、森林防火、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木材战略储备生产成本。既发挥国有林场在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中的主力军作用,又以市场为导向,鼓励集体林场、联办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林业大户等各类经济实体参与木材基地建设,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机制。2012至2014年,我省共建设国家战略储备基地6万公顷,其中60%由市场投入。
不搞盲目储备,力推测土配方。为了告诉老百姓怎么科学栽树,湖南从2009年起组织林业技术人员上山下地,反复多轮采集整理土壤、气候数据,率先在全国建成林地测土配方平台。现在,不管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到哪里,只要点击湖南林业电子政务网上的电子地图,就能迅速查到这一山头地块适宜栽什么树、怎么栽、施什么肥,避免了一棵树储备下去几十年也不成材的现象。由于通过林地测土配方平台科学选地、选树、选肥,实现了适地适树、精准储备。新植新栽一批,改造培育一批,抚育管护一批,更替一批。为此,湖南现有储备林基地的每公顷平均蓄积量达127.5立方米,是全省森林蓄积量平均水平的2.8倍。
不搞随意储备,力保储而能用。虽然湖南光、热、水、土资源得天独厚,除部分石漠化地区外,处处都适宜开展木材储备。但我们坚持“把木材储在看得见的地方、备在运得出的地方”的原则,绝不随意选点、随意布局,制定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充分考虑交通条件、示范效应,把罗霄山、南岭山、武陵山、雪峰山、洞庭湖平原五个片区作为主要项目区,选择国有林场、森林公园为主阵地,把好木材储在老百姓看得见的地方,备在车轮能到的地方,既确保了示范效应,又确保了将来木材运得出、用得上。
着眼未来需求担当为国储材重任
2014年,国家又在湖南划定国家储备林12.3万公顷,总量居全国前列。我们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全省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达66.7万公顷;到2020年,总体规模达到100万公顷。坚持敢为人先、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新路子。
储优不储劣。坚持把“为国家储最好的林、为子孙备最好的材”作为重要方针贯彻始终。在基地建设上,严格设定“三关三除”,即把好立地指数关、林龄关和林种关,对达不到胸径、树高和郁闭度的坚决排除,打造一批精品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益。在树种选择上,坚持把市场欢迎不欢迎、群众喜欢不喜欢作为根本标准,不搞行政指导上的“一刀切”,但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以林地测土配方为依据,精选具有湖南特色的珍稀树种、乡土树种作为重点储备对象,推广“3+3”的培育模式,即珍稀树种以楠木、樟木、栎类为主,乡土树种以杉木、马尾松、毛竹为主,做到储优不储劣。
储林更营林。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不仅仅是为了储备木材,更深远的目标应该是为今后发展留下健康森林、留下绿色资源、留下生态空间。当前,湖南森林覆盖率57.5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但单位面积平均蓄积3.03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5。为此,在推进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中,要把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作为关键,以木材战略储备推动全省森林经营进入新阶段。要大力推广良种、良地、良法,以良种壮苗、选地适树为基础,采取定株经营、混交改培、测土配方、抚育间伐和发展林下经济等一整套技术措施,研究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成熟的大径材、珍贵树种培育技术,把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成为最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储备一片、示范一方、带动全省、推动长远的效果。
重储更重管。储备只是开始,管理才是关键。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所在市县要有区域规划,实施单位要有经营方案。严格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推进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和监督现代化,加强储备林面积、蓄积和林地状况的动态监测,使国家储备林可查、可调、可控。着力培养当地项目管理人才和培训广大林农,确保国家战略木材由懂林的能人来管理。启动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联盟湖南分会,建立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平台。科学实施考核,将木材基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的湘林杯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列入各级政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议事日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辛付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以全局的思维谋划、以创新的举措推进、以务实的工作保障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工作稳步开局、扎实推进,以林业人的应有担当为国储材、为民留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