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都在研究如何解决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不典型的问题,殊不知,学生写不出甚至畏惧的根因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出了问题,并非学生问题。“典型事例”不是远离平凡生活的生动故事和惊人事件,而是每一细小事情的刻骨铭心的程度以及习作者自身的感受,用心体悟到了,再平常再细微的事情都是典型的,都是好作文素材。
【关键词】作文畏难情绪;“典型事例”;理解偏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习作教学中,不管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我们通常会强调让学生“选择典型事例”来写。多少年来,我从来没有质疑过这种做法,但是一次对比试验,却让我发现很大程度上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是由“典型事例”的束缚引起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年级即开始写作文,写到六年级还有学生写的不尽如人意。就拿最熟悉的表现母爱的习作——《我的妈妈》来说,按理说对自己的妈妈再熟悉不过,但是学生一直记着老师强调的“选取典型事例”写,就绞尽脑汁地想什么事例最能表现妈妈,于是有不少学生就注重编那些多少有些离奇的所谓的典型事来写,诸如自己生病了妈妈如何艰难地送我上医院,在床前彻夜不眠的照顾我;诸如天气突变了,自己没带雨伞或是穿的衣服太少,妈妈在大雨中赶来送伞或是送衣服等等。
其实妈妈平常做的哪一件事不能表现母爱?单就吃饭来说,吃饭总是按孩子的口味来做;担心外边早餐没营养,不卫生,早上再瞌睡也要起来给孩子做饭;孩子爱吃的菜自己就几乎不动筷子;天天看菜谱,研究怎么让孩子不缺营养……就学习来说,从每天回家就问布置了什么作业,到做完了逐题检查;即使孩子的喜怒哀乐这些微小事都牵动着妈妈的心。那么对这些随时发生在身边甚至自己身上的事例学生为什么视而不见?那是因为学生觉得这些事例都不够典型,和老师教学中提倡的传统的典型事例对不上号。
为了改变学生这些观念,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查阅了很多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让他们从这些典型的事例中能体会到总理的伟大品格,进而明白作者何其芳为什么选取周总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写周总理而不是选取他日理万机的军国大事去写。课文讲完,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运用“选取日常生活小事”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老师。第二天作文交上来,变化明显,和从前取材大为不同。我可以说是带着无比的激动心情阅读并修改完这些作文的,他们写得太好了,老师教学中的什么小事,他们似乎都能随手拈来。
这里就让我选取学生习作一段为例吧:
我渐渐喜欢上王老师的课了,她讲课除了声音抑扬顿挫,还常常有一些我意想不到的举动。一次,我们语文知识竞赛中有一个字谜把大家难住了,只见王老师用左手挡着写出了正确答案,然后嘴里模仿少儿节目主持人的样子边移开左手边搞笑的说:当、当、当、 当,答案在这里!哦,原来这个字的谜底是“挡”。
学生们简要记述了这节课的一个小细节,但反映了他们已突破所谓写“典型事件”的禁区,对典型事例有了平常心的认知,而且选材很广泛,但是不管写的是哪一方面,不仅真实,而且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次习作全班学生无一人不过关,甚至有几个平时几乎都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比如邢蛟龙、杨玥,他们都得了“特优”。
讲评作文时,我问他们为什么能把这篇作文这么顺利完成,他们说我们知道了啥叫“典型事例”,原来只要是给我们心里留下了特别印象的事就是典型的、可写的。这些事有话说,不需要瞎编,所以写得快。是啊,就如同母亲做的几乎每件事都能看出母爱一样,老师的哪一节课,哪次批改,哪次谈话,哪次辅导不都能体现老师的特点吗?只要具体了,有过程有细节,典型也就自然有了。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研究如何解决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不典型的问题,殊不知,学生写不出甚至畏惧的根因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出了问题,并非学生问题。“典型事例”不是远离平凡生活的生动故事和惊人事件,而是每一细小事情的刻骨铭心的程度以及习作者自身的感受,用心体悟到了,再平常再细微的事情都是典型的,都是好作文素材。
参考文献
[1]尚贵锁. 培养写作兴趣 消除畏难情绪[J].山西教育(教学),2010(3).
[2]裴广法,孙方裴.如何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J].临沂师专学报,1997(2).
[3]骆成秀,王兴斌.从惧作文到喜作文——如何克服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J].教育革新,2009(7).
[4]王凤余.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J].山东教育,1996(Z2).
[5]张玲. 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J]. 科技信息,2014(5).
[6]吕文霞.减轻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略谈[J].作文教学研究,2013(6).
[7]糜彦彬.如何消除小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J].辽宁教育,2014(21).
[8]张伟.小学生作文畏难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2(2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