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童话文本凸显语用训练

2015-02-02 07:16周静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童话想象文本

周静燕

童话作品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独特的文学样式,是低中段儿童阅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然笔者发现,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内容分析过度化、思想传授强势化的现象。由于这些现象的约束,使得童话教学的语用淡化,对于一些灵动的语言缺乏推敲和咀嚼,忽视了学生的语言习得。

基于童话作品语言的生动性及低中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童话教学应立足文本、凸显语用。

一、立足语言本色点——实现学生语言习得的本真力

所谓语言本色点,是指童话作品本身所固有的语言生动、简练及其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立足文本语言,亮化、放大,是语言训练的关键。

(一)依文读言,读中习言

童话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读的内容,因此依着文本,引导学生有滋有味读、入情入境读,文本语言才能直击内心,达到积累。童话作品朗读的方法有很多,分角色读、范读、自由读、合作读、引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基于文本的多形式、有滋有味的读,不再是累的、强压的,而是轻松的、自愿的,语言积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 依文品言,品中悟言

细读童话,我们都会惊喜地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表达形式上都有一定的技巧。捕捉童话文本中特有的语言点,如语气词、叠词、提示语等语言现象,加以品读、推敲,便会使语言特有的现象清晰化、形象化、直观化。

如叠词的运用是童话作品的一种语言形式。《两只小狮子》《小柳树和小枣树》《丑小鸭》等文本都有叠词的运用。笔者在教学《丑小鸭》时引导学生品味描写丑小鸭丑的样子。采用对比形式品句子“嘴巴大大的……”和“嘴巴大……”在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运用叠词凸显丑小鸭形象的巧妙之处。

又如,童话作品《回声》《小松鼠找花生》等有对话提示语的语言形式,《美丽的小路》《小壁虎借尾巴》等有语气词的语言形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品一品、悟一悟,此时的语言习得童情放飞、童心激活。

(三)依文移言,移中会言

对于童话作品中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在细细品味后,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下的迁移运用,移中学会运用。

细读《狮子和鹿》,它的语言表达特色就是语气词生动地传达了鹿的心情。因此语气词不容轻易放过。在教学中,让学生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找找三个自然段中藏着的描写鹿心情的句子。在学生找到后,让他们辨析“咦、唉、啊”这些语气词用与不用一样吗?用上后有什么好处?并在朗读后练习给第六自然段加上语气词。课堂上,学生用语气词进行表达,把鹿的心情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像这样,立足童话文本固有的语言,读一读、品一品、用一用,基于文本情景架构下的语言习得,有量的积累,更有质的提升。

二、链接语言想象点——激活学生语言丰富的拓展力

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链接语言想象点就是链接文本语言的“言未尽”之处,引导学生创造想象,丰富形象,激活语言。

(一)情节追问式—— 扩说中显充实

所谓情节追问式,就是根据文本中一个简单的字眼,引导学生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通过情节追问,让学生头脑中产生画面,从而形成情景,使得文本更加生动、充实。

如学习《巨人的花园》,在理解词语“凝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动作演示然后追问:小男孩没有逃走,而是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神凝视着巨人,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使语言训练水到渠成。

(二)内容链接式——仿说中促丰满

所谓内容链接式,就是链接文本中典型的句段进行内容上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仿着说,学着说,在说中丰满文本内容,在说中促语言提升。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引导学生发现小壁虎借尾巴时相同的表达形式后想象链接说: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哪,看见了谁怎么说?对方怎么说?因为有了前三次的学习,此时学生的想象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这样的想象拓展是一次言语训练的好机会。

(三)节点接续式——续编中凸丰厚

所谓节点接续式,就是借助文本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推动故事发展。这样的续编建构于文本情境,学生编起来也就游刃有余、具体生动多了。

如《巨人的花园》《小柳树和小枣树》《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都可以进行结尾续编。这类节点接续式的续编,特别受学生喜爱,因为有了文本情境的铺垫,对文本中的事物已充满情感,接着编无疑是快乐的、幸福的。节点接续,既拓展了文本的空间,又训练了语言,思维、情感得到提升,语言习得丰厚。

像这样,在扩、仿、续中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语言训练也就一气呵成。

三、再现语言完整点——提升学生语言灵动的讲述力

童话作品生动、丰富的语言适合学生快乐复述,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再现语言完整点就是引导学生复述,完整地再现文本语言。复述是对文本语言进行吸收、存储、内化和表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好方式。

(一)关键词“串串烧”,化解复述难点

一篇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复述是有相当难度的。所谓关键词“串串烧”,就是在学生复述童话故事时,给予一定的词语辅助,这对于学生复述故事有着提纲挈领之作用,而且降低了难度。

许多的童话作品都是在对比中叙述故事的,如《两只小狮子》《小柳树和小枣树》等,这类童话作品人物形象对比性强,在引导复述时,都可借助板书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复述,化解学生复述时的难点。

(二)文本图“排排坐”,直面复述内容

在教材中,童话作品都有插图辅助。把一幅幅细致、传神的插图作为复述训练的载体,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所谓文本图“排排坐”,就是有序呈现文本插图,让学生借助图画入情入境地讲故事。

如《小壁虎借尾巴》《要下雨了》《酸的和甜的》等童话的插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引导学生复述时,可把插图有序排列,让学生借插图讲述故事。有些童话故事不仅有插图辅助,而且语言非常有特色,都是反复型结构的,如《一次比一次进步》《小熊住山洞》……这类童话语言特色明显,且有插图呈现,复述对学生而言是轻松的。

(三)自己话“加加看”,丰富复述画面

复述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加上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感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完整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加上自己想象的话语。这样的讲述比照本宣讲多了主观思想,能灵活驾驭故事,更受学生喜欢。

(四)合作式“演一演”,点亮复述创意

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和伙伴合作演童话故事,不仅遵循了低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表演中,肢体和语言同步化,用神态和动作把人物形象外显化,实现了“演”中“悟”,“悟”中习语言。

总而言之,立足语言本色点、链接语言想象点、再现语言完整点的语言训练,有效遵循了童话这一文体特点,实现了学生语言习得下的本真力、拓展力、讲述力的提升,从而达到了童话作品的语用本色彰显,构建了语用型课堂。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小学    314201)

猜你喜欢
童话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童话镇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午夜童话镇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