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在用练笔强化对古诗词的感悟与运用中出现了“卡壳”现象,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古诗词;有效分层;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教学明确规定不应只停留在“读读背背”的浅显要求上。《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读读背背”是必需的,但不应仅停留在这里,还应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感悟,直至能运用,也就是对古诗词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并不是很顺利地达成了预定教学目标,也经历了困惑、思考、渐入佳境的摸索过程。
【困惑再现】
教授八年级课外古诗词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时,两堂课下来,在诵读学习上,基本没什么问题,但在最后用练笔强化对古诗词的感悟与运用中却“卡了壳”。虽然我再三引导学生调动现代汉语词汇和生活体验来立体地理解、欣赏古诗。但在交上来的练笔中,极少有“佳作”。大都不知所云,甚至寥寥数字。问题在哪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反思诊断】
经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同事交流,结合自己的深入思考,我渐渐“号准了脉”。1.对学情把握不到位。农村初中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若教学目标“一刀切”,自然会使大多数学生陷入迷茫。2.对古诗词立体化教学的方式和意义未体现。古诗词往往短小精悍,但语言、写法、思想内涵一样不缺,不同题材的古诗词也提供了不同的写景、叙事、说理的感悟角度。教师没有在课前或课上充分说明古诗词立体化教学的方式和意义。3.教师引导缺乏具体策略。教师只是在宏观上提出教学要求,大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基础所限,领悟不足。
【重构与升华】
课下,我重新整理思路,调整学案。1.对全班同学进行摸底分层。根据平时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了解,将全班学生按A、B、C三层进行分层。A层学生为语文学习能力较强,书面表达优秀,接受能力强并能举一反三的学生。B层学生为语文学习能力一般,表达较好,接受能力尚可的学生。C类学生归为“潜质生”,学习较有困难,但经降低难度,耐心指导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2.调动积累,阐明古诗词如何立体理解的方式和意义。在课上调动学生已学古诗词积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练笔的方式加以感悟与运用。3.针对不能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策略。教师对每一层次学生都制定相应的任务要求和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B类、C类学生可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而A类学生只需按A类要求继续训练,更趋完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当下的学习现状,找准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努力达成目标。这实际上符合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课堂重构实践后,再次收上来学生的练笔作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将古诗词立体化教学几点策略升华小结如下:
1.积累词句,直化法。“直化”,即直接化为现代文,保留古诗词中至今仍沿用的词句,其余结合注释及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转化成具体流畅的现代文。这一步起点低,难度小,有利于C层学生语言积累,为下一步打好扎实基础。
2.运用想象,补化法。“补化”指在“直化”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合理想象,补充不曾出现的但可能有的事、物和景象,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新课标》中指出“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这一步稍增加了难度,非常适合B层学生操作。
以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为例,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达了诗人对他堂弟的劝勉之意。补化时,应抓住关键词“亭亭”“瑟瑟”“盛”“劲”,关键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展开想象和描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原诗句生动化、具体化。
3.联系生活,代化法。“代化”,即让学生在正式习作中,在消化吸收的古诗词中代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古为今用,举一反三,达到既运用古诗词,又打开练笔思维的目的。这一步非常适合A层学生,他们思路广,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强,又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运用此策略,必会继续强化他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和运用。
如《赠从弟》由松树的坚韧,大风的肆虐,可以代入生活中某个困难与自身坚持引发的收获和感悟,有学生根据此诗写了一篇《松的哲学》,代入自己遇上父母离异那段灰暗的日子,爬山观松,由松及己,最终走出阴暗的心情。整篇练笔结构完整,描写生动,中心突出,是一篇值得击节赞叹的佳作。
显然,古诗词立体化教学,除了诵读积累外,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学情,以学定教,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强对学习成功的体验,才有可能达到课堂的全面有效性。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与反思,笔者也更加确信了,我们的学生虽然不在同一层次,但只要你做到了合理分层,并分层确定教学目标与策略,相信学生在每一层上,都能收获良多,展现属于他们自己的“风采”!
作者简介:卢亚娟,女,1979年生,汉族,浙江余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初级中学, 研究方向:以学定教,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