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02-02 00:28吴晓鑫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5年1期
关键词:知识点高中物理运动

吴晓鑫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对每节课理解的都很好,然而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不能将知识联系起来攻克难关;学习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运用“学习迁移”来分析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是学生建立“学习迁移”的思想,指导学生如何搭建知识构架,为学习的迁移储备力量;创设问题情境,给学习的迁移创造条件;根据学生的理解来调控生成,使迁移能够顺势而导;在学生自主比较类化下,实现学习的迁移,将整个过程内化为一种能力,一种“触类旁通”的能力.

一、学习迁移理论的概述

学习迁移,通俗的来讲,它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储备知识、生活经验和物理感觉,在进行加工处理、调节掌控,建立与新知识的结合点,使自己的理解更深、更广,从而使得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学习演变为对“一类问题”的学习,以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新旧知识的撞击中,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使学习迁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向的,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而另一类是抑制的,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起到阻扰的作用.无论是何种作用,都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知识框架,形成迁移基础

学习迁移必须建立在一种的基础知识之上,离不开对知识的运用.因此,在学生心中一定要搭建一个科学、稳定、正确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逻辑性、关联性,以构成知识点、线、面、体之间的纵横联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随时调动和掌控,为学习的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有关“牛顿第二定律”时,在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来探究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加强学生建立因果性、矢量性、瞬时性、相对性、独立性和同一性这六个性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之前的矢量的正交分解法来解决力的合成或分解,利用惯性参照系中体验牛顿定律的使用范围,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帮助理解新知识,从而建立科学、严谨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越稳固,学生对其整理归纳,调控能力就越强.通过学生的迁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深刻的体会到通过F和m来探究推导F与a、m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学生对这个规律的掌握,就可以广泛的应用到相似特征的知识探究上,使学生顺利的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连接体问题、瞬时性问题、临界问题.可见,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灵活了学生对各个量之间的探究,为学习迁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一些常见的问题迎刃而解.

2.创设问题情境,创造迁移条件

高中物理中的概念和原理比较多,单一的讲解难免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不能做到透彻领悟,而不得不采取过多的题量来帮助理解,直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来建立生动有趣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利用学生的主动来体验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为学习迁移提供优质的条件.例如在学习有关“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对万有引力的理解,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框架上提出问题:据调查研究,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相似,很适合人类的居住;如果我们要想迁移到火星上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做?“移民火星”的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热情,纷纷开始调动自己对万有引力的理解,在学生的讨论中,学生发现要先知道火星的质量和密度才能顺利的分析其中的万有引力.这个新的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以前学过物理质量和密度的测定,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的运用到了万有引力定律上来,更增加了学生的探究信心,纷纷为“移民火星”出谋划策.可见,情境的创建为“学习迁移”创造了条件,使得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无形中就会主动的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期通过对自己知识的整合、调控来解决问题,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讨论热情,还为学习迁移提供了大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合理调控生成,引发迁移诞生

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前后章节间都有一定的逻辑性、联系性.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学生对前后知识的学习,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的生成,利用学生或优秀或错误的生成来调控课堂的发展,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来恰当合理的安排学习的迁移.例如在学习有关“平抛运动”时,学生虽然通过实验情境,了解到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但是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却束手无策,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往的“运动”进行回顾,提出运动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对这个熟悉的问题表现的很积极,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有所不同,在学生的不断讨论中,都一直认为物体的运动必然要受到外力的影响.这一生成激发了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使得学习迁移顺势而生,通过受力分析,学生得出了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运动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为零,所以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的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所以会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方向的速度共同合成了平抛运动.学习迁移使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学生们在研究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运动中,有了理性的思考,又巧妙的利用三角函数推导出了平抛运动的有关公式,顺利实现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合理调控,从简单的知识入手,在学生自身主动的分析、探究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在旧知识的帮助下减轻了对较难知识点的理解负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4.巧借比较类化,内化迁移能力

高中物理中,不少的知识点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多相同的思想存在于不同的知识点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运用“比较法”和“类化法”,使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迁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利用其中“相似”、“递进”的关系来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例如在学习有关“电场的强度和电势”时,学生很难直接理解这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前面学过的“静电场”和“重力场”来进行类比学习,首先对学生熟悉的重力场和静电场进行回顾,借助这两个知识点相似的部分,借用相关公式推导中的一些方法和思想来对学生进行“热身活动”,从学生对重力场的作用下物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迁移到“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而使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对熟悉的知识表现的非常积极、活跃.通过学生对重力场中一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使学生对电场的性质、强度和电势有个大致的学习轮廓,降低了学生思考难度,是学生实现相关的理论迁移,帮助学生来推导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公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重力场作为课堂的“嘉宾”,以帮助学生加强电场的强度和电势的理解,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减轻学生在思维上的难度,真正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打造出高效课堂.

总之,“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引导,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两者拧成一股绳,才能产生迁移中无穷的力量.“学习迁移”注重的是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行反复的琢磨、完善,从而搭建严谨科学的思维框架,不但可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同时还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成为一个灵活运用、勇于创新的人,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知识点高中物理运动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不正经运动范
高中物理实验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