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红
实验课是高中物理最为常见的课型,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效果,而教学效果源于高效的管理,那么,新课高中物理实验课又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管理和控制才能实现高中实验课教学的高效呢?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不当之处还望专家同行斧正.
一、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共存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两者不可或缺.其中,演示实验方便、简捷,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权重比较大,通过教师的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过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教师实验演示时不能图快,要让学生看真切,同时实验操作要规范,让学生看到现象,熟悉实验方法.
分组实验通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从实验目的出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小组合作探究,观察物理现象,统计实验数据,分析结论并最终发展规律所蕴藏的物理本质.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全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体验度要高一些,不过由于物理教学时间有限,加上也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探究,因此我们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注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激发,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充分发挥概念图的引导作用
1.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点分析
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验课也是如此,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生更正和反思这一整套过程中都可以使用概念图.
2.案例分析——探究弹力F与形变量x的关系
实验探究从实验目的出发,分析实验依据、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只要方向正确,方法科学,有意识地控制误差,那么最终学生能够得到科学家成功的探究的结果.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实验课而言,我们发现学生在物理课上每次提到“实验”都很高兴和兴奋,但是要注意兴趣也有虚假的,当前有些学生听到实验感觉到兴奋是因为不需要听枯燥的物理理论,不需要做物理例题和习题了,所以表现为兴奋,而走进实验室后,积极性又没了.我们要注重挖掘实验的精彩成分,事实上实验不仅仅可以表现为现象的生动和丰富多彩,其本身就具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学生都有,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发现自然的神奇,生成探究其究竟的欲望,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圆”、“炊烟上升”等等这些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如果究其原因,学生会感觉到惊讶,这不是平时就见惯不怪的事么?什么原因呢?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调动思维来思考并解释.
例如,“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教学,实验前,让学生说一说两者什么关系,大家都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同一根弹簧伸长越大时弹力也越大!”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过回答显然是定性的,此时,抛出问题:“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如何呢?”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世界,探究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
四、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物理知识与科学方法是紧密相联的,有所偏失势必导致学生对科学方法内涵理解的不透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一项,对于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科学探究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和总结方法,继而深化对科学探究意义的认识,并尝试着应用探究的科学方法来解决其他的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功能重新认识,并体验物理模型、数学工具物理规律探究中的意义,并尝试着用建模和数学工具来构建自己的物理学知识体系.
3.通过严谨的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能力,并将对实验的研究态度迁移到生活、学习中来,有序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让自己的学习更具计划性、合理性,同时增强学习意志力,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努力解决问题.
4.实验探究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增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自己在处理信息和观点时,会情不自禁地思考,这样做行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用辨证地眼光进行评价,整个过程,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运到记忆之中,而是以己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从实验现象中提出科学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进行思维的动力,笔者撰写本文旨在引起大家对实验教学更多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