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远
今天,电子数位科技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以汹涌澎湃不可阻挡之势袭卷整个地球村。年轻一代由于具有年龄和教育上的优势,自然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铺天盖地的e潮中悠然自得地冲浪博击,如鱼得水不亦乐乎。而银发族们在这场e潮的面前则情态各异,一些人茫然以对,不知所措;一些人心存畏惧、躲避三舍;也有些人与时并进,投入潮中,虽难免会呛几口水,却也练得了一些e功夫。我有几位朋友,就是这样的跟潮者。
这些朋友都是年过七十的老人,在年富力强时根本不知电脑为何物。今日面对风起云涌的e潮,一开始也感到眼花缭乱、头昏目眩,但很快就明白了大势:今天做e盲就如昔日当文盲一样,会被飞跃发展的社会毫不留情地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紧跟潮流的发展,也学做个e人。好在都是知识分子,重新学习并非难事,于是买电脑,学操作,“为e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重庆的陈先生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他过去是位记者,长期的职业生涯使他保持着对新事物的敏锐嗅觉和感受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上网、下载、找资料、发E-mail对他来说已是易如反掌、小菜一碟。更难得的是他还乐于助人,哪位朋友在电脑应用上遇到问题,他都会尽力帮忙解决。
每当在网上看到一些好文章,陈先生都会把它copy下来,然后通过电子邮件转发给朋友们分享,同时也作为大家在周五茶聚时的谈资,这样一来,他自然成为茶聚会上的主持人。e潮一浪盖一浪,陈先生的e工具也日新月异常更新。“苹果”一推出新iPhone,聚会时就看到他手上拿着一部;前一时iPad平板电脑风行,他也买来尝尝新,随时把相关的文章或图象调出以添谈趣。大家都好生羡慕,说他是我们之中的e代潮人。
顾先生以前是某医院的院长,现在则改行为“烧碟工”。他最感兴趣的是把以前录像带里的视频,如历史人物、旅游风光等资料转换成数位影音光碟,再刻录成多个碟片给大家分享。朋友们对此自然是感谢再三,而他的烧碟机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更换再三。因此,他常去逛地摊市场。
周先生在重庆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画家,大家都尊称他为周教授。他曾得过许多奖,最拿手的绝活是画长卷。当人们打开他画的几十米长画卷,都会对其恢宏壮丽的气势和精湛的笔墨技巧赞叹不已。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自己的画作,在e时代里自然要采用e方法。周教授也与时并进,请人为他设计了一个网站,把他许多精美作品放到上面。尤其是那二十四米长的《黄山图》、三十八米长的《海岸神韵》,更是设计得令人叫绝。当点击某幅长卷,精致的画轴便缓缓展开,气势恢宏的丹青美景扑面而来;在画上向右移动游标,图就会慢慢地往左移动,让你可以从容地欣赏整幅作品。
我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在朋友之中却是最年轻的一个。有榜样在前,e潮逐浪自然更不敢松懈。平时除了用电脑写和发一些小文章,帮朋友们在网上找资料,用电邮与亲朋好友通讯外,我还喜欢通过Photoshop来剪裁和修改照片。有时心血来潮也对图像搞些移花接木、改头换面的小恶作剧,当然不甚专业,但自己看了往往忍俊不禁。
通过软件把视频或影碟中的某一精彩部分截取下来,然后再重新组合制作成新的影片,也是我的e爱好之一。周教授以前绘画教学、举办画展和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相关视频很多,但也较零散,我就用这种方法把一些精华片段剪辑出来,然后再集中录制成光碟,也算为宣传他的大作出点微力。
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安坐家中与电脑下棋,这可是e时代里的新发明。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这三大棋我都一一交过手,除围棋外,其他两棋我都是它们的手下败将,往往输得惨不忍睹。然而我是不在乎胜负的,所图的只是“万事翛然只有棋,小轩高净簟凉时”的那种意境和享受,电脑完全给了我这种满足。我由衷地觉得,有幸生活在e时代,并能在e潮中随波逐浪,真美好!
【编辑:修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