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2015-02-02 21:00王祚菊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交流课堂教学

王祚菊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来,课堂讨论已经成为颇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既不同于讲授法的单向信息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信息交流。好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将政治课堂讨论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它的有效性呢?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讨论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生为本”,提倡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平等,因为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敢于讨论、充分讨论。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条件,使得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相互讨论、质疑、争辩的乐园。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的氛围中,人的思维会处于最佳的状态。因此,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才会敢于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

二、激发兴趣,点燃激情,让学生想讨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能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愿意讨论。教育学者加里·鲍里奇认为,利用学生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调节对话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构建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对某种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如果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他们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选准内容,把握时机,确保讨论有的放矢

讨论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调整设计方案,把握时机,让学生成为新知的构建者。如果教师只会用那种表面的刺激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那他就永远不能培养出学生对学习的真正热爱。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把握讨论的节奏。

四、巧妙引导,适时点评,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奥苏伯尔认为,建构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二者各有优劣,不可偏废。然而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接受,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课堂讨论正是弥补这种传统课堂教学缺陷的有效方式,它要求教师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地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讨论,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和协作主动地建构知识。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

教师既是讨论的发起者、组织者,也是讨论的参与者、促进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给予一定的支持,因势利导。“势”指的是学生的个人理解,它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没有这个“势”,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根基。学生的正确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方向开拓的“势”;学生的错误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势”。只要真正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势”进行“利导”,就能使讨论始终围绕主题,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

2.适时激励与评价。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和总结。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讨论的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希望、信心、喜悦和快乐;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观点、看法进行动态地归纳、总结、提炼,恰当地指出讨论的重点,使学生能真正明白道理,得到启示。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既是愉快和谐的“和悦教学”,又是紧张活泼的“合作教学”。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去,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使知识在讨论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交流课堂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