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扬
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高中地理,特别是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觉得高中地理知识复杂、枯燥。其实,许多地理知识可以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来记忆,只要找到窍门,学习地理还是很容易的。尽管有些方法看上去比较笨拙,但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收集和总结的一些有关记忆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方法。
1.短语记忆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总结成短语,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会非常方便、快捷,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低”是指一组等值线由数值低处凸向数值高处,则该地区的数值比相邻地区更低,如果等值线为等高线,则该地为山谷;“凸低为高”是指一组等值线由数值高处凸向数值低处,则该地区的数值比相邻地区更高,如果等值线为等高线,则该地为山脊。
(2)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计算方法如下: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若未知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的西面,则相减。
2.形象记忆法。教师可利用字母或数字的形状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原理和规律。
(1)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字、上逆下顺。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教师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来讲解洋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以赤道为界,“8”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8”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2)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该海区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用字母的线段部分表示季风的风向,字母的弧线部分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记忆。
3.谐音记忆法。每一个汉字往往都有与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教师可以把地理知识中的文字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文字来替代,以达到方便记忆的目的。
(1)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于是我教导学生这样来记忆:珠穆朗玛峰很高、很危险,8个人去爬啊爬(88),3死(444)1伤(3)。
(2)京杭大运河的长度为1794千米,我们可以记为“大运河一气就死”。
(3)北美五大湖可记为“按一休秘书”,即按(安大略湖)、一(伊利湖)、休(休伦湖)、秘(密歇根湖)、书(苏必利尔湖)。这样,不但名称记住了,而且从东到西的顺序也记住了。
4.首字组合法。教师可把要记忆的地理概念、因素、规律的第一个汉字有机地组合起来,以帮助记忆。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政府政策、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等。这些因素可记为“光热水土地,政交市劳技”。
(2)世界七大洲名称可记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故事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讲故事或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解有关“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前,我先讲了个故事:某年1月1日,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在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后,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了一岁,因为妹妹出生的日期是去年的12月31日。这种罕见的情况,也只有在日界线两侧才会发生。
6.地理谚语法。我国民间有丰富的地理谚语,其中很多都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反映的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
(2)“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
(3)“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反映的是过去福建省交通的困难。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反映的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
(5)“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反映的是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
以上就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收集、总结、概括的几种方法。当然,记忆地理知识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地理教师去挖掘和总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