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15-02-02 01:09谢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1期
关键词:级者充血性中医药

谢芳

(湖南省花垣县民族中医院 花垣 416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谢芳

(湖南省花垣县民族中医院 花垣 416400)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抽取单双号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3%(90/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80/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突出,临床并发症较少,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至最后终末阶段的结果[1],也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心阳不足、血脉运行不顺畅,长期造成血瘀水停,进而发生的一组复杂临床症候群。现阶段,心力衰竭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乃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治疗获得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究,但是还未寻求到彻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措施。现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一步观察临床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抽取单双号的方法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2例。研究组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8.39±4.62)岁;冠心病者3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者28例,扩张型心肌病者20例,风湿性心脏病者8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者6例,Ⅲ级者54例,Ⅳ级者32例。对照组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7.28±4.28)岁;冠心病者3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者26例,扩张型心肌病者22例,风湿性心脏病者6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者8例,Ⅲ级者56例,Ⅳ级者28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型、原发病、年龄等各项资料不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利尿剂:氢氯噻嗪,从小剂量开始给药,等到患者病情稳定控制后,应用最小有效剂量进行维持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由极小剂量开始给药,直到达到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应用美托洛尔,以四分之一剂量开始给药,然后剂量加倍直到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或靶剂量;洋地黄制剂:地高辛,0.125 mg/d;结合患者心功能、电解质情况的不同,可适当加用螺内酯。

1.2.2 研究组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对于心肾阳虚、水饮上泛型:选用真武汤,处方:人参30g、干姜20 g、白术15 g、附子15 g、茯苓20 g;加减:呼吸气促、咳喘甚者加葶苈子15 g,枳壳10 g。对于气虚血瘀型:选用四君子汤和丹参饮,处方:人参30 g、白术15 g、茯苓20 g、桂枝10 g、丹参10 g、砂仁10 g、檀香10 g;加减:瘀血甚者加益母草15 g、川芎10g。对于气阴两虚型:选用生脉饮,处方:人参30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加减:呕吐甚者,加半夏10 g;肠燥便秘者,加肉苁蓉15g、郁李仁15 g、火麻仁15 g;舌有瘀斑者,加桃仁10 g、红花10 g;肾气亏虚者,加熟地黄10g、菟丝子15g。1剂/d,取水煎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如实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LVEF、血浆BNP质量浓度、6 min步行距离等,进行对比研究。

1.4 疗效评判 显效:症状表现恢复正常,或已经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程度不小于2级,LVEF增高水平不小于20%,增加步行距离不小于150 m。有效:症状表现有所缓解,心功能改善程度不小于1级,LVEF增高水平10%~19%,增加步行距离75~149 m。无效:症状表现、心功能均没有得到缓解,甚至进一步恶化,LVEF增高水平小于10%,增加步行距离小于75 m。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通过均数±平均数(x±s)表示计量数据,运用χ2检验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检验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心功能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分组 时间 n HR(次/min) LVEF(%) 血浆BNP浓度(ng/L) 6 min步行距离(m)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92 92 92 92 112.85±13.49 86.28±11.43 113.75±13.15 96.83±11.26 38.15±4.62 51.26±8.05 39.43±4.12 48.08±8.47 580.42±48.45 240.39±32.17 578.75±45.42 352.55±38.17 315.76±22.59 410.48±16.34 317.42±23.09 389.21±15.28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病情严重时可产生肝脾肿大、颈静脉怒张、水肿、口唇紫绀、乏力等[2~3]。现阶段,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还不明确,临床治疗多以阻断心肌重塑的恶性循环、阻滞神经激素为主进行综合治疗。中医则认为该病属于“胸痹、支饮、肺胀、心悸”等范畴[4~5],本虚且标实,心脏自身、其他脏器病变均会累及心脏,导致损心阳气,致使其无力鼓动血行的病理机制。中医在治疗时主要是以化气行水、振奋心阳为治则。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如人参、干姜、附子等具有强心作用,茯苓、白术有利尿作用,临床研究也证明了治疗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且心功能各项指标,如HR、LVEF、血浆BNP浓度水平、6 min步行距离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我们推断,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甚是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临床并发症较少,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今后关于慢性心衰病证结合的研究,在于制定可准确体现其根本病机的辨证分型标准,使其能真正指导临床治疗。中医药治疗心衰的基础研究应放在中药干预神经内分泌、阻逆心室重塑上,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应开展规范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终点事件和经济学项目为观察指标,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使中医药治疗得到世界公认,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1]蒋红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30(5):408-409

[2]曹优文,代云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7):403-404

[3]吴晓英,胡运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1):63-64

[4]李芳,肖照岑,韩娟,等.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4034-4035

[5]侯建平,马桂枝,郑云,等.黄芪护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4):500-501

R541.6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1.005

2014-08-01)

猜你喜欢
级者充血性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