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巧珍的爱情悲剧成因

2015-02-02 02:00鲍光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阶层人生

鲍光君

内容摘要:在《人生》所描写的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里,巧珍以火般的热情和水般的温柔包容高加林。可她的爱情最终是一场悲剧,这悲剧的原因在于她和高加林之间爱情基础的薄弱、阶层差距,也在于她自身的悲剧性格。

关键词:《人生》 刘巧珍 爱情悲剧 阶层 悲剧性格

路遥的《人生》描写了一段让人叹惋的爱情,高加林和巧珍的一段感情纠葛让人印象深刻。小说塑造了一个像火也像水的善良女子——巧珍。

路遥是带着喜爱的笔触去写巧珍的,她“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农村姑娘”、“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路遥说:“她那火一样热烈和水一样温柔的爱。”给了高加林温柔和安慰。她以火一般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爱情中去;在被高加林无情抛弃后,她又以水一般的温柔包容了高加林。然而,最终她的爱情也只是一声叹息。

一、火焰般的热烈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巧珍的“歌声甜美而嘹亮……带有一点野味”,她全身洋溢着一种生命的味道,带着一种生命的张力,让人忍不住一睹其容。路遥让巧珍的出场给失意而沉闷的气氛带来一种生命的气息,一股破土而出的生机。

加林以为的偶然相遇,实际上是巧珍的刻意为之。这个饱受相思之苦的姑娘曾经因为高加林的教师地位望而却步,可是在加林失意之时迫切地“想破开脸皮去安慰他一下”。这样近乎直白的含蓄在加林赶集那一天显现得尤为明显。

加林被迫要放下矜持去赶集卖馍,觉得他“成了一个最无能的人”时,巧珍义无反顾地帮助了他,“我给你卖去!”,她“从他的胳膊上把篮子夺走了”。对加林来说,难的是在在人群中张开嘴叫卖,可对于巧珍来说,难的却是走到加林的面前。她被心中掩埋的感情逼得走投无路,“她要爆发了!否则,她觉得自己简直活不下去了!”她怕加林拒绝,甚至是抢过了篮子!这场偶遇她已等待多年,这是她追求幸福的一次冒险,她从阴影里走到加林的面前,迈入了一场爱的献祭。

巧珍在这场爱情里像一团火火,扑着加林而去,奋不顾身。“她如果跟了加林这样的男人,就是跟上他跳了崖也值得!”她一往情深,哪怕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走在田野的路上,当加林自我贬低时,巧珍却说:“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盛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这样的话绝不是一时兴起说的,在巧珍的心里一定已经百转千回了。

像火一样的巧珍,义无反顾的追逐获得了加林的回应。至此,巧珍更是像迎风而起的火舌一样,对加林燃起更加炽热的爱意。为了加林,她在只有文化人才刷牙的村里刷起了牙,遭众人围观、父亲辱骂,可她说“让他们笑话!我什么也不怕”;她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加林相跟着去城里。巧珍以前恐怕是想也不敢想的,可她和加林谈起恋爱了,她敢了!

如一团火扑着自己的爱情而去,巧珍以自己的温度温暖了加林。

二、海水般的包容

巧珍以火般的热情爱着加林,同时又以海水般宽广的怀抱包容着他。这点在她遭加林抛弃后的态度上可以看出。

巧珍的爱情给了加林莫大的安慰,可当加林想要外出闯一片天地之时,她的爱情终究替代不了加林的理想。她看加林苦闷不堪,想“只要加林高兴和愉快,她也就感到心里好受一些”。加林开玩笑说,“你叫我出去,不怕我不要你了吗”?巧珍却在玩笑里哭了,可还是忍着痛苦,说“只要你活得畅快”。

但她的爱情最终还是败给了命运。在被抛弃后,巧珍如水的胸怀宽容了他,即使他和她已再无可能走到一起。

加林在进城接到黄丽萍伸出的橄榄枝之后,他终于决定抛弃没读过书的巧珍。加林在城里反复想着要和巧珍分手,而可怜的巧珍却以为是加林病了而整晚睡不着觉,可痴心换来的却是加林的抛弃。

巧珍却没有恨加林的负心,“她两只手痉挛着抓着桥栏杆”,泪流满面,“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巨大的痛苦席卷着巧珍的心,她“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这个坚强的姑娘忍受着被恋人抛弃的巨大痛苦,却还惦念着爱人,让恋人找个好对象,可是她却不知加林早已觅得佳人。

在加林被人举报而回到高家村时,已经嫁给马栓的巧珍却极力阻止姐姐去找加林的麻烦,她哽咽着,“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珍爱着高加林,不管高加林是不是还和她在一起。她像是最温柔而又最有包容度的水,以爱而博大的胸怀容纳着高加林的一切。她的爱像是波涛推动着高加林往前走,可是当高加林在外面受尽了苦楚返乡时,却又给予他关怀与照顾,以水之温柔替他缓冲着痛苦与伤悲。

三、爱情悲剧的原因

巧珍以全部的少女情怀深深爱着加林,她像是火一样,驱散了高加林心中的阴霾,又如水一般包容着失意的他。巧珍的爱是纯洁无私的,可是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关于巧珍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向的爱情

加林接受了巧珍,可真的是因为爱情吗?在我看来并不是。

在巧珍向加林说出自己对他的痴恋时,加林“被巧珍的感情深深感动了”,在感动之下,他没有拒绝巧珍。可是后来,他后悔了,“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加林接受了巧珍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感动,一种在孤独中寻求慰藉与承认的迫切。加林苦闷不堪之时,像一朵花一样的巧珍冲进他的生命,让他觉得自己是被人爱着的,是和身边的其他农民不同的,因为巧珍还是财神爷刘立本的女儿。这种近乎炫耀的心理在他叫上巧珍一起去城里买漂白粉时表现了出来。

加林并不是真的爱着巧珍,寂寞、孤独、感动、炫耀等等让他接受了巧珍,可却没能还以巧珍同等的爱情。这场爱情里恋爱着的只有巧珍一人,她的爱情是一场单向的追逐。在面临命运的选择时,加林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巧珍,选择了对他的前途有益的黄亚萍。

(二)阶层的差异

虽然加林是农民的儿子,也曾是农民,可他骨子里还是个“文化人”。而巧珍却是什么文化也没有的农村姑娘。巧珍和加林聊天,她只能絮叨水井、母猪这些琐事。加林不能忍受,这些和他此刻的生活相隔千里;而曾经亲近无比的恋人也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他想起刚才和亚萍那些海阔天空的讨论,多有意思!现在听巧珍说的都是这些叫人乏味的话。”

与此同时,加林“理想中的爱人”黄亚萍出现了。黄亚萍的出现时刻提醒着高加林他和巧珍之间的阶层差异。而巧珍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导致了高加林对她的疏远与抛弃。加林如今在城里,他向往的是外面更广阔的天地;而巧珍还是在闭塞的山村,他们的阶层差距越来越明显,最终巧珍没能逃脱被加林抛弃的命运。

(三)巧珍的悲剧性格

巧珍的爱情悲剧另一原因是她自身的悲剧性格。笔者认为巧珍的爱虽然如同水包容了高加林,但也如水,卑微地依附着加林。

巧珍觉得被抛弃只能怨他们之间差距太大了,可她从未想过去努力改变这种差距,只是保持着自卑的状态爱着高加林,仰视者她心中的文化人,而未能成长为能与之并肩的女性。

巧珍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曾使她对高加林望而却步,“她时时刻刻在想念着他,又处处在躲避着他。她怕她的走路、姿势和说话在他面前显出什么不妥当来,惹她心爱的人笑话”。在巧珍的身上,缺乏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她自卑,姿态低到尘埃里却未能开出花来。

她爱到卑微,惴惴不安地等待着高加林每一次的回应,就像等待判决的人。最后的判决却是加林亲手斩断了彼此间的关系。巧珍忍着剧痛说:“你参加工作后……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她只是对高加林尊敬与爱慕,却从不曾想过努力使自己与加林相配。

爱慕而起的爱情,让加林成为巧珍心里的神;而巧珍在加林眼里只是人生失意之时的一个心灵上的慰藉,所以当高加林能够拥有更好的人生时,巧珍遭到抛弃是必然的。

巧珍的性格悲剧主要在于她未能形成独立的人格与自尊意识。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局限了她的眼界,阻止了她的发展,闭塞的乡村使她传统的女性意识根深蒂固。她一心依赖高加林,以他为天,在高加林面前她是自卑的,是怯懦的女性自尊自强的独立精神在她身上毫无踪迹。

巧珍以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爱情追逐、包容着加林。在巧珍和加林的这段爱情中,巧珍付出了所有,可最终还是未能得到高同等的回应。巧珍的身上缺乏自立自强,缺乏自我价值的认同,她只是一味地在爱情里扮演一个仰视者的身份,这是她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作为今天的新女性,既应当如巧珍一般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同时又要独立自强,追求自己的价值,与其做那仰望太阳的一朵小花,不如努力绽放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阶层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简析《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