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华
·康复医疗·
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时机与康复措施
李清华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价值。方法 对25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措施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254例患者均有偏瘫, 瘫肢肌力增加Ⅲ级的66例,增加Ⅱ级以上的132例, 增加Ⅰ级的56例。109例患者失语, 其中能说出整句子49例, 能说正确单词或字的52例, 无变化8例。未见因早期康复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的病例, 避免了各种继发症和废用综合征。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宜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使患者最早恢复生活与劳动能力。
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措施;治疗时机
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高, 有报道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可高达86.5%[1]。恢复期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心理障碍和智力障碍等表现。因此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康复治疗时机及采取的康复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25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措的疗效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54例, 其中男141例, 女113例;年龄42~80岁, 平均年龄62岁。入院时意识清楚165例, 昏迷42例, 昏睡12例, 意识恍惚35例。均有偏瘫, 肌力0~Ⅰ级81例, Ⅱ~Ⅲ级122例, Ⅲ~Ⅳ级51例。失语109例, 其中, 能说正确单词或字的52例, 无变化8例。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 脑梗死196例, 脑出血58例。
1.2 进行康复治疗最佳时机 脑梗死的患者在没有合并严重心、肺症时, 入院之后病情平稳者24~48 h就可以实行康复治疗。选择康复措施要按个体化原则进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因有颅内高压和脑水肿, 所以发病后宜静卧, 先抢救生命及预防合并症。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一旦平稳及无明显颅内高压症状、严重合并症后, 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如果康复治疗开始太晚会丧失最佳的康复“黄金时间”而遗留后遗症和并发症。因此,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越早越好。254例脑出血患者实行康复治疗最早7 d,最晚15 d, 平均9 d。
1.3 康复措施 全组患者入院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措施。但在采用康复措施之前必须进行康复评估,其目的是:①掌握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②确定康复目标;③制定治疗和训练计划;④按其神经功能缺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估计预后。
1.3.1 言语的康复训练 训练时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①鼓励患者表达。每当患者要说什么的时候, 耐心倾听, 反复向患者确认话中的含意, 一定要放慢节奏。②辅助表达方式。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用表情、手势、行动、图片帮助患者确认语言含义。③强化理解。为帮助患者理解, 消除背景环境中的噪音和抗干扰因素。还可以用手势、姿势、语调、表情、环境、实物等方式和患者交流。对患者讲话时要加重或重复关键词。④训练发音。患者理解语言的功能完好, 平时多练习发音。结合看图识字以及与视觉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学说常用的单字、词、简单对话, 逐渐扩大言语范围并随时纠正错漏之处, 循序渐进, 不断强化, 巩固与提高。为避免其将注意力集中在个别字的发音上, 试着用另外方式组织句子, 尽可能把长句缩短。把复杂的句子分解成几个独立部分,比如说“先吃饭、后看电视”就可以在“先吃饭”——之后停顿一会儿, 再说——“后看电视”。
1.3.2 瘫肢康复训练 ①被动运动:患者发病后为预防关节僵直和畸形应立即采取良好姿位和关节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作用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 减轻肌肉痉挛。主要操作肢体各关节方向的被动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 后小关节, 运动幅度从小到大。这样可以预防肢体痉挛、畸形, 可为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②按摩患肢:为了减轻疼痛和肌紧张, 针刺及穴位注射在对瘫肢进行运动之前, 应对瘫肢进行肌肉按摩, 按摩疗法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 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 从而能够防止和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患肢应处于功能位置, 勿使肢体关节扭转、弯曲、防止关节挛缩。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 并用滑石粉涂于按摩的皮肤。对痉挛性瘫痪手法要轻, 使其放松, 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软瘫患者手法宜深而重, 以刺激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③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 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主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由于中风导致肢体功能活动降低, 部分关节肌肉处于废用状态, 患者关节强直肌肉萎缩, 故大多数患者懒于活动, 此时, 家属要督促和协助患者进行锻炼。从单个关节主动运动开始, 直至多关节运动, 运动时尽可能带动患肢一起活动。在进行坐、站、走功能训练时, 家属要站在患者患侧, 协助患者坐起、站立,行走时要求患者尽量抬高患肢。
1.3.3 心理康复 在发病早期, 患者清醒后发现自己的现状, 最早的表现为恐惧、害怕, 一旦知道自己病情严重, 既担心疾病的愈后、经济负担、病后的工作, 又烦忧家庭、生活将发生的改变以及对目前康复工程的不信任等, 精神上受到刺激, 心理失去平衡, 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心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依据程序依次进行。先要认真倾听与有效沟通, 采用理解与同情相结合的方式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倾听时要和蔼可亲, 努力理解患者所讲的具体问题,其次要尊重个性与人格, 深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 采取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关怀态度, 往往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实施心理疏导的过程中, 要注意把一些个人情感上的消极因素或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此期心理治疗, 要以鼓励、指导和促进改善生活为主, 指导患者运动和言语功能恢复训练方法, 为日后顺利康复创造条件, 并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和创立由于疾病所致各种变迁的能力[2]。
本组病例治疗观察1个月, 言语及瘫肢的功能恢复均较显著。瘫肢肌力增加Ⅲ级的66例, 增加Ⅱ级以上的132例,增加Ⅰ级的56例。能说出整句子49例, 能说正确单词或字的52例, 无变化8例。未见因早期康复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的病例, 避免了各种继发症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多发于老年人。患病后的常常涉及到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的改变和心理障碍, 单靠药物治疗是难以解决的。因此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 脑梗死患者在没有心肺合并并发症情况下, 脑出血患者, 在生命体征平稳, 无明显颅内高压症状及严重合并症的情况下, 即可进行康复治疗。所以选择最佳康复治疗时机, 采取有效的综合康复措施是取得较理想疗效的关键。要在心理康复为主导的前提下, 以功能训练为核心, 采取适当的针刺、按摩、穴位注射等手段促进功能的恢复, 从而缩短病程, 减少致残, 使患者最早恢复生活与劳动能力。
[1] 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413.
[2] 曹桂林.脑血管病人心理障碍分析及其护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5(28):4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202
2014-11-25]
256300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医医院